[实用新型]压光机放卷张力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71530.7 | 申请日: | 201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5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高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铙山纸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23/26 | 分类号: | B65H23/26;B65H23/19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5209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5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光机 张力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压光机放卷张力控制装置,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造纸压光机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十二辊超级压光机纸幅涨紧改进装置。
背景技术
压光机,其作用是提高纸幅的平滑度、光泽度、紧度和厚度的均匀性,它是造纸机的组成部分,安装在干燥部与卷纸机之间。目前大量的十二辊超级压光机放卷张力控制仍旧使用磁粉制动器来进行放卷张力控制,其主要的缺点是速度不能高,高速运行时易造成磁粉高速磨擦,产生高温,造成磁粉离合器发热进而缩短其寿命,限制了设备的运行速度,也浪费了能源,而且由于磁粉本身的使用寿命的原因,造成了故障率较高的情况,且在在快速启停及中间连续调速过程中纸页的张力的不恒定,造成放卷的纸页卷曲、起折、断裂,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产量、生产效率、原料和能源的消耗。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压光机张力控制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作稳定、调试方便、可提高产量的压光机放卷张力控制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压光机放卷张力控制装置,包括放纸卷筒、收纸卷筒和两者之间设置的多组压光辊,纸幅依次经过放纸卷筒、多组压光辊和收纸卷筒,其中,所述的放纸卷筒由直流电机驱动,直流电机与直流控制器电联接,所述的放纸卷筒与多组压光辊的进纸端的纸幅流水线上设有放卷张力辊,收纸卷筒与多组压光辊的出纸端的纸幅流水线上设有卷纸张力辊,以保证纸张力保持恒定。
进一步,所述的直流控制器工作在四相限内以控制直流电机处于电动机状态或发电状态,当在引纸时放卷工作在电动机状态,提供正转矩;当放卷张力达到设定值时放卷控制器工作在发电机状态,提供负转矩,向电网发电。
进一步,所述的放纸卷筒与收纸卷筒之间的纸幅流水线上设有张力传感器,与张力辊配合,在引纸时即能建立张力,保证起卷时张力平滑过渡;运行过程中,通过张力的实测控制和张力间接控制,使纸张力保持恒定。
本实用新型采用直流电机传动和直接张力控制方式方案后,现场配置简洁,工作稳定,调试方便。实际的放卷效果非常理想,端面整齐,张力稳定,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产量、生产效率、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部件标识:
1、放纸卷筒,
2、收纸卷筒,
3、压光辊,
41、放卷张力辊,42、卷纸张力辊,
5、纸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一种压光机放卷张力控制装置,包括放纸卷筒1、收纸卷筒2和两者之间设置的多组压光辊3,纸幅5依次经过放纸卷筒1、多组压光辊3和收纸卷筒2,其中,所述的放纸卷筒1由直流电机驱动,直流电机与直流控制器电联接,所述的放纸卷筒1与多组压光辊的进纸端的纸幅流水线上设有放卷张力辊41,为放卷提供张力反馈,收纸卷筒2与多组压光辊的出纸端的纸幅流水线上设有卷纸张力辊42,为卷纸提供张力反馈,上述两张力辊的设置以保证纸张力保持恒定。整个流水线上设有导向辊,以控制纸幅运行方向。
十二辊超级压光机放卷的控制采用直流电机传动和直接张力控制方式,直流控制器工作在四相限,当在引纸时放卷工作在电动机状态,提供正转矩。当放卷张力达到设定值时放卷控制器工作在发电机状态,提供负转矩,向电网发电。超压机中配置张力辊和张力传感器,在引纸时即能建立张力,保证起卷时张力平滑过渡。运行过程中,通过张力的实测控制和张力间接控制,使纸张力保持恒定,同时在升速和降速过程中,加入转动惯量补偿,有效地保证了纸幅张力自动控制的性能。采用英国进口全数字直流装置SSD590传动,选用卷绕控制软件(该软件模块具有卷径计算、传动惯量补偿、恒张力控制等功能),实现了超压机放卷恒张力控制。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铙山纸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铙山纸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15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