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72030.5 | 申请日: | 2010-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0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卢翔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翔峰 |
主分类号: | A01D41/02 | 分类号: | A01D41/02;A01D4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70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喂入式 联合收割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割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技术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所出现的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转动脱谷轮所收割并进行脱粒的稻谷输送至出谷仓的过程中,一般采用螺旋杆将转动脱谷轮所收割并进行脱粒的稻谷螺旋输送至出谷仓,此方式输送速度慢,而且该方式的收割机所收割的稻谷与稻叶的分离一般采用网筛方式分离,工作效率低,因而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就应此而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构思巧妙,从转动脱谷轮将稻谷输送至出谷仓的输送速度快,稻谷与稻叶分离工作效率高的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该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包括机座及机座下的履带,机座前设有用于收割稻谷的转动脱谷轮,所述的机座上还设有通过旋风管吸纳转动脱谷轮所收割并进行脱粒的稻谷至出谷仓的旋风机件。
所述的旋风机件设置在机座所设有的座位上方,旋风机件将稻谷及稻叶通过旋风管吸纳至出谷仓,在吸纳过程中,由于旋风机件的吸 纳将重量比较轻的稻叶及瘪谷粒随着旋风机件的风力从排风口排出,而饱满的谷粒则落下至出谷仓内,可以在出谷仓口处设置有用于挂袋的连接口,使包装袋套在出谷仓的出谷连接口上,方便谷粒直接落下包装袋内,非常方便实用。
所述机座所设有的履带内设置有弹簧减振件,在履带内设置有减振件,可以有效实现履带的平稳行驶,避免过于颠簸,使行动速度更快,爬坡力更强,而且本实用新型履带与地接触面积大,行动安全性能高。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机座上设有通过旋风管吸纳转动脱谷轮所收割并进行脱粒的稻谷至出谷仓的旋风机件,旋风机件将稻谷及稻叶通过旋风管吸纳至出谷仓,在吸纳过程中,由于旋风机件的旋转将重量比较轻的稻叶及瘪谷粒随着旋风机件的风力从排风口排出,既可以达到输送速度快而且可以有效使稻叶及瘪谷粒与饱满的谷粒分离,工作效率高,而且本实用新型在履带内设置有弹簧减振件,可以有效实现履带的平稳行驶,避免过于颠簸,使行动速度更快,爬坡力更强,其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适合普遍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该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包括机座1及机座下的履带2,机座前设有用于收 割稻谷的转动脱谷轮3,所述的机座上还设有通过旋风管4吸纳转动脱谷轮所收割并进行脱粒的稻谷至出谷仓7的旋风机件5。
所述的旋风机件设置在机座所设有的座位上方,旋风机件将稻谷及稻叶通过旋风管旋转至出谷仓7,在旋转过程中,由于旋风机件的旋转将重量比较轻的稻叶及瘪谷粒随着旋风机件的风力从排风口排出,而饱满的谷粒则落下至出谷仓内,可以在出谷仓口处设置有用于方便挂袋的连接口,使包装袋套在出谷仓的出谷连接口上,方便谷粒直接落下包装袋内,非常方便实用。
所述机座所设有的履带内设置有弹簧减振件6,在履带内设置有减振件,可以有效实现履带的平稳行驶,避免过于颠簸,使行动速度更快,爬坡力更强,而且本实用新型履带与地接触面积大,行动安全性能高。
而且本实用新型重量小,约为550kg,收割幅度约为1300mm,更加可以提高收割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机座上还设有通过旋风管吸纳转动脱谷轮所收割并进行脱粒的稻谷至出谷仓的旋风机件,旋风机件将稻谷及稻叶通过旋风管吸纳至出谷仓,在吸纳过程中,由于旋风机件的旋转将重量比较轻的稻叶及瘪谷粒随着旋风机件的风力从排风口排出,既可以达到输送速度快而且可以有效使稻叶及瘪谷粒与饱满的谷粒分离,工作效率高,而且本实用新型在履带内设置有弹簧减振件,可以有效实现履带的平稳行驶,避免过于颠簸,使行动速度更快,爬坡力更强,其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适合普遍推广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翔峰,未经卢翔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20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