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内燃机尾气净化的后处理系统还原剂计量输送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72079.0 | 申请日: | 201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3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英梅 |
主分类号: | F01N3/20 | 分类号: | F01N3/20;B01D53/92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张文祎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内燃机 尾气 净化 处理 系统 还原剂 计量 输送 装置 | ||
1.用于内燃机尾气净化的后处理系统还原剂计量输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a)至少一个体积可变的容器,含至少一个出口和至少一个入口,
b)至少一个阀和入口相连,还原剂通过它进入容器内,
c)至少一个阀和出口相连,还原剂通过它释放到容器外,和
d)该容器是一个或多个可变形柔性容器的组合体,容器内体积和压力的改变是通过该容器自身变形来完成,而可变容器的总变形量由组成该容积的多个个体变形的容积和来计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燃机尾气净化的后处理系统还原剂计量输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缸体(300)、可变形柔性容器(360)和驱动轴(370);所述缸体(300)上端和可变形柔性容器(360)固定连接,所述可变形柔性容器(360)的上表面与驱动轴(370)固定连接;所述缸体(300)和可变形柔性容器(360)内部空间一起构成可变化的容积室(320);所述缸体(300)的下部设有单向释放阀(315),所述缸体(300)的侧壁上设有单向进液阀(310),该单向进液阀(310)外接还原剂输液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内燃机尾气净化的后处理系统还原剂计量输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变形柔性容器(360)是波纹管或螺纹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内燃机尾气净化的后处理系统还原剂计量输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波纹管或螺纹管(360)是由多级波纹管或螺纹管组合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用于内燃机尾气净化的后处理系统还原剂计量输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370)往复运动的两端处各设置一个行程限制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燃机尾气净化的后处理系统还原剂计量输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缸体(300)、可变形柔性容器(360)和驱动轴(370);所述缸体(300)上端和可变形柔性容器(360)固定连接,所述可变形柔性容器(360)的上表面与驱动轴(370)固定连接;所述缸体(300)和可变形柔性容器(360)内部空间一起构成可变化的容积室(320);所述驱动轴(370)设有中空管道(311),该中空管道(311)下端与容积室(320)相通,该相通处设有单向进液阀(310),该中空管道(311)上端连通还原剂 输液管;所述缸体(300)的下部设有开口(316),该开口(316)处设有单向释放阀(315),该单向释放阀(315)外设有电磁线圈(31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内燃机尾气净化的后处理系统还原剂计量输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变形柔性容器(360)是波纹管或螺纹管。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用于内燃机尾气净化的后处理系统还原剂计量输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释放阀(315)与驱动轴(370)之间采用差时同步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燃机尾气净化的后处理系统还原剂计量输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缸体(300)、可变形柔性容器(360)和驱动轴(370);所述缸体(300)上端和可变形柔性容器(360)固定连接,所述可变形柔性容器(360)的上表面与驱动轴(370)固定连接;所述缸体(300)和可变形柔性容器(360)内部空间一起构成可变化的容积室(320),所述容积室(320)中所需剂量由剂量线(350)决定;所述驱动轴(370)设有中空管道(311),该中空管道(311)下端与容积室(320)相通,该中空管道(311)上端连通还原剂输液管;所述中空管道(311)下部设有剂量阀(380),当驱动轴(370)下行至剂量线(350),剂量阀(380)关闭中空管道(311);所述缸体(300)的下部设有单向释放阀(315),该单向释放阀(315)由电磁线圈(317)控制开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内燃机尾气净化的后处理系统还原剂计量输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300)的侧壁设有单向进液阀(310),该单向进液阀(310)通过管道与驱动轴(370)的中空管道(311)连接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英梅,未经张英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207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