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卡片式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73197.3 | 申请日: | 201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10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郑定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定群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2/02;H01M2/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卡片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片式电池,尤指利用壳体内部容置空间收纳可挠式电池单元及利用电路板与可挠式电池单元电气连接的电路模组,且电路板上设有对正壳体开口以供导线插接传输电源的连接部,藉此达到缩小体积、可弯曲及方便随身携带的目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资讯及通讯产业蓬勃的发展,其产品均朝向轻、薄、短、小的方向进行研发,让电子产品进行可携带化,然而可携带的电子装置意味着无法使用电源线进行供电,各电子产品内便只能利用电池进行供电,因应着成本、环保及使用方便性的需求,传统无法重复使用的一次电池已无法满足现今电子产品的需求,厂商便研发出可重复进行充电、放电的二次电池来提供电源,其二次电池可为锂电池、镍氢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由于产品不断的研发更新才可符合市场需求,单一电子产品上便不断的增加新功能,伴随着功能增加而产生的问题是耗电量的不断攀升。
因此,如何让电池使用时间延长、蓄电量增加便成为厂商所针对研发的方向,然而,在现今的技术发展下,燃料电池仍有最小尺寸的限制,太阳能电池则是具有能源转换效率差及成本高昂的问题,只有锂电池因体积小且蓄电量大,而成为一般可携式电子装置所使用的供电电池,但由于使用者大多随身携带电子装置,当外出时,便经常发生电子装置电力不足的问题,但若使用者未携带充电器或寻找不到插座时,便无法及时进行充电,导致了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使用者大多为增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锂电池,便可在原来的锂电池耗尽电力后,及时进行更换以继续使用电子装置,但现有的锂电池为了维持内部界面的良好接触,及避免电池芯受到外界应力的破坏,并降低外界因子对于电池内部化学系统的影响,其整体结构为具有低挠折性或无法挠折,且封装大多是利用硬金属外壳而无法挠折,由于锂电池在研发上已遇到瓶颈而无法缩小体积,不仅导致备用锂电池在携带时需占用较多空间,且放置时也需十分小心外力施加而破坏锂电池,若将锂电池放置在随身衣物的口袋内,因锂电池无法挠曲,除了会带给使用者不舒适的感觉、让行动不方便之外,更严重的状况甚至会破坏锂电池而让使用者受伤。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锂电池因体积大且无法挠折,而导致携带上不方便的问题与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因此,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可缩减体积以方便随身携带并可弯曲的卡片式电池的实用新型专利诞生者。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该壳体利用容置空间收纳可挠式电池单元,并于容置空间一侧收纳电路模组的电路板,并让电路板上的连接部对正壳体开口,由于可挠式电池单元具有厚度薄,便可缩小整体体积,让使用者放置于衣物的口袋内以方便随身携带,进而达到减少占用空间以提升携带方便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该壳体可利用可挠性的塑胶材质制成,则壳体与内部的可挠式电池单元在受到外部施力时,便可产生弯曲、弹性变形,不仅让卡片式电池可放置于衣物口袋并随之弯曲、弹性变形,且可弯曲或卷曲进行收纳以占用较少空间,进而达到方便随身携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该可挠式电池单元可绕曲弯折呈S型或连续S型再收纳于壳体的容置空间内,不仅可藉此缩小壳体长度,若壳体长度不变的情形下,亦可利用绕曲弯折方式于容置空间内置入体积增大的可挠式电池单元,进而可达到缩小体积状态下仍可增大供应电力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又隆起部一目的在于,该壳体可仅于邻近开口一侧设有隆起部,透过隆起部以顺利收纳电路模组内具大于可挠式电池单元厚度的电路板、对接部及连接部,因其整体体积增大不多,进而可达到方便随身携带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片式电池,其包括壳体、可挠式电池单元及电路模组,其中:
该壳体内形成有容置空间,且该壳体一侧壁透设有开口;
该可挠式电池单元装设于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内,且能进行充电与放电的可挠式电池单元于邻近该开口一侧设有具多接点的对接部;
该电路模组装设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内邻近开口一侧,该电路模组在该电路板远离开口一侧具有供所述可挠式电池单元的对接部上多接点电气连接的对接部,该电路板上邻近该壳体开口处又设有连接部,且该连接部具有对正所述壳体开口的插接槽。
实施时,该壳体利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装而成,且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该第一壳体周缘设有固定部,该第二壳体周缘设有与该固定部相对接形成固定的定位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定群,未经郑定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31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