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73881.1 | 申请日: | 201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8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范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57 | 分类号: | H01R12/57;H01R4/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绝缘本体底部收容有锡球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承载芯片模块的电连接器通过锡球焊接于印刷电路板,锡球通过焊接于导电端子末端的方式或机械夹球方式收容于绝缘本体底部。机械夹球方式包括导电端子本身夹球或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共同夹持锡球。例如中国专利公告CN2785183Y号揭示的电连接器,其通过导电端子末端与绝缘本体共同夹持锡球。该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设有收容锡球的容纳孔,容纳孔的底部凸伸有突起,突起与导电端子末端共同抵持锡球,从而将锡球保持于容纳孔内,避免其掉落。然而此种夹球方式需要绝缘本体与导电端子相配合,导电端子一般是厚度较薄的金属且具有一定弹性,导电端子对锡球的抵持力较小,锡球易掉落。并且绝缘本体与导电端子的尺寸难以控制,若两者尺寸配合不当也会产生掉球的现象。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电连接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稳固夹持锡球的电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锡球,绝缘本体贯穿设有端子孔,导电端子安装于端子孔内,锡球收容于端子孔底端,端子孔底端设有自端子孔内壁面突伸并夹持锡球的凸肋。
进一步,导电端子设有限位锡球的挡止部,挡止部抵挡于锡球上方。
进一步,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端子孔内的主体部,所述挡止部自主体部弯折且其末端向下延伸。
进一步,凸肋形成夹持锡球的夹持空间,导电端子末端设有接触部,锡球部分突出于夹持空间且与接触部电性接触。
进一步,凸肋设有正对于接触部的凸点及平行于接触部并向接触部对称延伸的两个凸部,凸点与两个凸部三点固定锡球。
进一步,凸肋设有向端子孔内倾斜的导引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锡球通过端子孔内的凸肋固持于绝缘本体底部,实现稳固夹持锡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从底面看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2、导电端子3及锡球4,绝缘本体2贯穿设有端子孔21,导电端子3安装于端子孔21内,锡球4收容于端子孔21底端。
请结合参阅图4,导电端子3包括固持于端子孔21内的主体部31、自主体部31向上延伸的弹性臂32及自主体部31向下延伸的接触部33。主体部31呈平板状,且贴靠于端子孔21的一侧。接触部33连接锡球4,其与主体部31位于同一平面。导电端子3还设有限位锡球4的挡止部34,挡止部34抵挡于锡球4上方,以控制锡球4的高度,可避免锡球4陷入端子孔21内造成焊接不良等现象。挡止部34自主体部31弯折且其末端向下延伸。
请参阅图3至图5,绝缘本体2的端子孔21底端设有自端子孔21内壁面突伸并夹持锡球4的凸肋22,防止锡球4掉落。凸肋22形成夹持锡球4的夹持空间221,锡球4部分突出于夹持空间221与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3电性接触。凸肋22设有正对于接触部33的凸点224及平行于接触部33并向接触部33对称延伸的两个凸部223,凸点224与两个凸部223三点固定锡球4。凸肋22设有向端子孔21内倾斜的导引面225,以导引锡球4装入端子孔21。
锡球4自绝缘本体2底部向上装入端子孔21,通过凸肋22保持于绝缘本体2底端,且与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3接触。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38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