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抽油泵分层开采转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74260.5 | 申请日: | 201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7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郎迎伟;谢剑强;刘少飞;高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宝忠 |
主分类号: | E21B33/122 | 分类号: | E21B33/122;E21B34/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00 山东省莱芜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油泵 分层 开采 转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开采抽油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抽油泵分层开采转换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油田上使用的采油机械主要有两种:一是柱塞式抽油泵,即井下深井泵;二是杆式驱动螺杆泵。所述柱塞式抽油泵,一般包括泵筒、上接箍、下接箍、柱塞、出油阀、双头螺纹、柱塞、进油阀、进油堵、球阀、球座和固定阀总成等部件构成,柱塞总成由出油阀、双头螺纹、柱塞、进油阀、进油堵、球阀、球座组成,柱塞总成插装在泵筒内,由于抽油机上的抽油杆与柱塞总成上的出油阀螺纹对接,抽油机做往复式运动,通过柱塞的上、下移动达到采油目的。这种抽油泵的不足之处在于:在油井检泵维护中作业复杂,生产成本高,尤其是不能进行分层开采,对于新油井或者已经开采过的中、后期油井的各油层是否产油无法进行判定,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开采,导致采油成本过高,能源消耗较大。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油气分层开采的主要办法是采用多级分层开采抽油泵,其原理与上述抽油泵一致,大部分采用多空心抽油杆、多泵连接,在预定井深处加装分割器进行分层开采,其不足之处在于:制造费用较高,并且在井口作业时,工艺相对复杂,对于上千米深的油井而言可控制性不强,一旦在某一部位出现故障,就必须进行提管柱作业,这样就会增加油田采油成本。另一种分层开采方法是采用一井多层、多泵方式,即;在同一井口采用分层多部潜油电泵进行开采,这种采油作业多用于海洋油、气开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不提管柱即可实现分层开采,采用泄油器泄油,减少地面污染,操作简单、准确、快捷的抽油泵分层开采转换器。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抽油泵分层开采转换器,包括上接头、下接头和外筒,上接头与抽油泵的下端连接,下接头与油管连接,其特征在于:在上接头与外筒之间设有滑套式泄油器,外筒与下接头之间设有分流装置和分层装置,在外筒内设有旋转定位装置,旋转定位装置的上端与滑套式泄油器相连接,下端与分流装置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滑套式泄油器,由推力套、泄油销和泄油器壳体构成,泄油器壳体上端与上接头螺纹连接,下端与外筒螺纹连接,在泄油器壳体内部设有具有导向作用的凸出部分,在该凸出部分中部的孔内通过螺纹连接有泄油销,在推力套上设有与该凸出部分相对应的导向槽。
所述的旋转定位装置,由轴承座、轴承、旋转定位器、轴承弹簧座、弹簧、连接套、导向定位销和连接杆构成,在外筒腔内的上部设有旋转定位器、推力轴承和导向定位销,下部设有连接套,旋转定位器与连接套通过连接杆连接,弹簧套设在连接杆上,弹簧的上端顶在轴承弹簧座上,下端顶在外筒腔内下端的内突沿上,旋转定位器的上端设有轴承,下端设有推力轴承,轴承安装在轴承座上,推力轴承安装在轴承弹簧座上,在旋转定位器的外壁上设有滑道,导向定位销固定在外筒的壁上,其内侧端头位于滑道内。
所述的连接杆,其断面呈正六角形,与之相对应,连接套的中心孔的断面也呈正六角形,其大小与连接杆的大小一致,连接杆的下端插在连接套的中心孔内,并沿中心孔的轴向滑动。
所述的分流装置,由限流塞体、分流器外筒、分流器、分流固定阀和分流丝堵构成,分流器外筒上端与外筒螺纹连接,限流塞体、分流器和分流固定阀皆设在分流器外筒腔内,阀球设在分流固定阀的内部,分流丝堵固定在分流固定阀的下端,分流固定阀上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分流器下端,限流塞体设在分流器腔内,限流塞体的上部与连接套的下端固定连接,限流塞体与分流器内腔滑动配合,在限流塞体内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液流孔,在分流器的壁内设有轴向通孔,转动限流塞体,使限流塞体的液流孔分别与分流器上的轴向通孔吻合,可使限流塞体的液流孔与分流器上的轴向通孔贯通,当限流塞体旋转90°时,即可关闭与分流器的一个流道,同时打开另一个的流道,达到分别流通的目的,最终达到分层开采油液的目的。
所述的分层装置,由分层体、分层丝堵和分层固定阀构成,分层固定阀的内部设有阀球,分层丝堵固定在分层固定阀的下端,分层固定阀上端通过螺纹连接在分层体的下端,分层体的上端与分流器外筒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宝忠,未经马宝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42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箔烤盘
- 下一篇:一种菲涅尔透镜线聚焦光伏建筑墙板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