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溢流虹吸自动排污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74403.2 | 申请日: | 201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3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健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顶裕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20 | 分类号: | E03F5/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地址: | 21521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溢流 虹吸 自动 排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蓄水装置利用溢流和虹吸自动排污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常见的各种蓄水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诸多领域中。在蓄水和循环水使用时,其排污基本是在蓄水装置底部,溢流基本是在蓄水装置上部。其上部溢流存在着浮于液面需要回收的物质随溢流液一起进入排水管,其底部排污沉积在底部的污垢杂物会极易堵塞排污管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地控制需要回收的物质随溢流液一起进入排水管,解决了沉积在底部的污垢杂物堵塞排污管等现象的溢流虹吸自动排污装置。
一种溢流虹吸自动排污装置,包括蓄水装置,蓄水装置的底部设置底部排污管,蓄水装置的外侧布置虹吸控制器,虹吸控制器的一端与三通管的第一通道连接,三通管上的第二通道与溢流排污管的一端连接,溢流排污管的另一端与底部排污管连接;蓄水装置的内侧布置溢流虹吸管,溢流虹吸管的一端与蓄水装置的底部相对设置,溢流虹吸管的另一端与溢流虹吸弯管的一端连接,溢流虹吸弯管的另一端与连通器的一端连接,连通器的另一端与三通管的第三通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连通器位于蓄水装置的溢流液位高度之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水装置溢流、自动排污装置。该装置利用虹吸原理,结构简单合理。溢流时有效地控制了需要回收的物质随溢流液一起进入排水管,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地控制需要回收的物质随溢流液一起进入排水管,解决了沉积在底部的污垢杂物堵塞排污管等现象,该装置起到了溢流、排污两种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溢流虹吸自动排污装置,包括蓄水装置8,蓄水装置8的底部设置底部排污管4,蓄水装置8的外侧布置虹吸控制器1,虹吸控制器1的一端与三通管2的第一通道21连接,三通管2上的第二通道22与溢流排污管3的一端连接,溢流排污管3的另一端与底部排污管4连接;蓄水装置8的内侧布置溢流虹吸管7,溢流虹吸管7的一端与蓄水装置8的底部相对设置,溢流虹吸管7的另一端与溢流虹吸弯管6的一端连接,溢流虹吸弯管6的另一端与连通器5的一端连接,连通器5的另一端与三通管2的第三通道23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连通器5位于蓄水装置8的溢流液位高度之上。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设置在蓄水装置8的一侧,连通器5按溢流液位高度要求固定在蓄水装置8上。溢流虹吸弯管6、溢流虹吸管7置于蓄水装置8内侧与连通器5的右端相连接,溢流虹吸管7与蓄水装置8底部应留有相应的间隙。虹吸控制器1、三通管2、溢流排污管3置于蓄水装置8外侧与连通器5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打开虹吸控制器1,蓄水装置8处于正常液位溢流工作状态,当液位高于连通器5时溢流水从溢流虹吸管7底部进入装置内。当需要排污时应首先关闭虹吸控制器1,当液位高于连通器5时装置内即产生虹吸力,污水从溢流虹吸管7底部进入装置内,使管底部产生一定的吸力将沉积在底部的污垢杂物顺畅地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顶裕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顶裕节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44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