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结构改良的自粘性云母带绕包线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74896.X | 申请日: | 201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6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秦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豪威富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4 | 分类号: | H01B7/04;H01B7/08;H01B17/62;H02K15/04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1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改良 粘性 云母 带绕包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自粘性云母带绕包线。
背景技术
已有技术中的云母带绕包线的结构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在诸如铜或铜包铝的扁导体外绕包聚酰亚胺薄膜或者绕包聚酯薄膜,再在聚酰亚胺薄膜或聚酯薄膜外绕包云母带。这种结构的云母带绕包线由于不具有自粘性能,因而在使用时,不利于对线圈整形,给安装使用造成难度;二是在铜或铜包铝的扁导体外绕包聚酰亚胺薄膜、聚酯薄膜或者云母带,然后再在外面绕包云母带,继而在云母带外绕包单层或双层玻璃丝,并浸漆,在线的表层加浸自粘漆,或者直接将云母带绕包在扁导体外,在云母带外加包两层或单层玻璃丝,再浸漆,在表层加浸自粘漆。这种结构的云母带绕包线能够消除前一种结构的弊端,因为经加包玻璃丝浸漆后能使其具备自粘性,然而浸漆不仅造成对环境的污染,而且造成所用原辅材料的增加,与目前全社会致力倡导的环保型、节约型和节能型经济的精神相悖。
关于具有自粘性云母带绕包线,在中国专利文献中已有见诸,如授权公告号CN201413678Y推荐了“自粘性双玻璃丝包聚酰亚胺薄膜和云母带绕包铜包铝扁线”,其是在铜包铝扁线外依次结合聚酰亚胺薄膜、云母带、第一树脂漆层、双玻璃丝、第二绝缘树脂漆层和自粘漆层;又如CN201413681Y提供了“自粘性单玻璃丝包聚酰亚胺薄膜和云母带绕包铜扁线”,该专利与前一项专利的差异仅在于前者为铜包铝扁线,而该专利为铜扁线;再如CN201413680Y公开了“自粘性双玻璃丝包聚酰亚胺薄膜和云母带绕包铝扁线”,该专利与CN201413678Y的差异在于前者为铜包铝扁线,而后者为铝扁线。
上述三项专利存在结构层次复杂、在生产过程中有损环保和原材料耗用量并不合理的欠缺,因此本申请人认为有必要加以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减少加工中的工艺环节,有利于避免在加工过程中造成对环境影响和有益于节约原辅材料的使用并且具有良好的自粘性而藉以方便对线圈整形的结构改良的自粘性云母带绕包线。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结构改良的自粘性云母带绕包线,包括导体和结合在导体外的绝缘体,该绝缘体为绕包在所述导体外的第一云母带、依次绕包在导体外的薄膜和第一云母带、烧结或热封结合在导体外的封装层并且在封装层外绕包的第一云母带、依次绕包在导体外的第二云母带和第一云母带、依次绕包在导体外的第二、第三云母带和第一云母带或者依次绕包在导体外的薄膜和第二云母带以及第一云母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云母带朝向外的一侧表面结合有自粘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导体为扁平的铜导体、扁平的铜包铝导线或扁平的铝导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导体的厚度为0.8-5.6mm,宽度为2-16mm。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薄膜为聚酰亚胺薄膜或聚酯薄膜,并且薄膜的厚度为0.025-0.0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第三云母带均为单面聚酯补强云母带或双面聚酯补强云母带,并且厚度均为0.07-0.09mm。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封装层为烧结结合在所述导体外的单面或双面涂覆有氟46的复合薄膜绕包聚酰亚胺薄膜。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封装层为热封结合在所述导体外的单面或双面涂覆有氟46的复合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云母带的绕包方式为对缝绕包或重叠绕包,所述重叠绕包的叠包率为33-66%。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云母带的厚度为0.07-0.09mm。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自粘层为热熔胶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在一侧表面结合有自粘层的第一云母带,因此具有理想的自粘性而有利于线圈的整形;由于在电磁线的生产过程中无需浸漆,从而可避免对环境造成影响以及可减少制作过程中的工艺步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豪威富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豪威富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48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机驱动装置、集成电路装置、电机装置和电机驱动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叠合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