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道增压泵泵壳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75363.3 | 申请日: | 201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71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李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通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F04D29/58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林春元 |
地址: | 318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增压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泵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管道增压泵泵壳。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常用的管道增压泵泵壳的结构为:主要包括有壳体和泵盖,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和叶轮腔,在叶轮腔的底部设置有隔圈和鼻隔,隔圈和鼻隔为一体式结构,并将叶轮腔的底部隔出一个环形流道,在叶轮腔的底部、鼻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泵体的进水管与出水管连通的进水口与出水口,水流通过进水口进入叶轮腔中,经过高速转动的叶轮的作用,水从出水口中被甩出,在此过程中,由于叶轮为单面叶轮,水中部分的杂质不能被排出而沉淀在叶轮腔的底部,而使得叶轮被卡死,旋转不顺畅,导致管道增压泵死机而无法工作,隔圈和鼻隔为铸铁材料制成,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水对隔圈和鼻隔的作用,隔圈和鼻隔容易生锈,叶轮被卡死,影响管道增压泵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压效果好,不容易死机的管道增压泵泵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管道增压泵泵壳,包括泵体和泵盖,泵体的叶轮腔的底部设置有一体成型的鼻隔和隔圈,所述的鼻隔和隔圈可与叶轮配合将叶轮腔的底部隔成有不连通的环形流道,在鼻隔的两侧、叶轮腔的侧壁上的同一侧开设有分别与泵体的进水管与出水管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在鼻隔和隔圈外包裹有铜保护层,与叶轮腔底部的鼻隔和隔圈相对应的泵盖上的鼻隔和隔圈上包裹有铜保护层,泵盖上的铜保护层可与叶轮配合形成环形流道,泵盖上的环形流道与泵体上的环形流道形成流水槽,流水槽的两端部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在泵体的一侧设置有防冻裂装置。
上述的防冻裂装置为:在泵体的一侧开设有连通叶轮腔底部的螺纹孔,在螺纹孔内螺接有堵塞,在长期不使用时,可取出堵塞,排掉内腔的水,从而实现管道增压泵的防冻裂。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的鼻隔和隔圈外表面包覆有铜保护层,可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水流对鼻隔和隔圈的侵蚀,确保叶轮在叶轮腔内顺利旋转工作;
2、本实用新型与双面叶轮配合使用,进水口与出水口设置在叶轮腔侧壁上,水流内的杂质不会沉淀到叶轮腔的底面,随着叶轮通过出水口被排出,避免了叶轮腔内杂质沉淀而导致叶轮被卡死,旋转不顺畅,而使管道增压泵死机,不能正常运转;
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防冻裂装置,可避免泵体在长期不使用状态下因泵体内的水结冰而产生很大的应力,为了释放这些应力而冻裂泵体,造成一定的麻烦和损失;
4、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管道内水压不足的加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泵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局部剖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泵体的叶轮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泵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B-B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5:
管道增压泵泵壳,包括泵体10和泵盖20,泵体10的叶轮腔的底部设置有一体成型的鼻隔31和隔圈32,所述的鼻隔31和隔圈32可与叶轮配合将叶轮腔的底部隔成有不连通的环形流道41,在鼻隔31的两侧、叶轮腔的侧壁50上的同一侧开设有分别与泵体10的进水管101与出水管102连通的进水口60和出水口70,在鼻隔31和隔圈32外包裹有铜保护层81,与叶轮腔底部的鼻隔31和隔圈32相对应的泵盖20上的鼻隔91和隔圈92上包裹有铜保护层82,泵盖20上的铜保护层82可与叶轮配合形成环形流道42,泵盖20上的环形流道42与泵体10上的环形流道41形成流水槽,流水槽的两端部分别与进水口60和出水口70连通,在泵体10的一侧设置有防冻裂装置。
上述的防冻裂装置为:在泵体10的一侧开设有连通叶轮腔底部的螺纹孔100,在螺纹孔100内螺接有堵塞,在长期不使用时,可取出堵塞,排掉内腔的水,从而实现管道增压泵的防冻裂。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将叶轮置于壳体10内的叶轮腔中,叶轮的中孔直接与电机轴连接,先将叶轮腔内充满液体,然后启动电机,叶轮快速转动,叶轮的叶片驱使液体转动,液体转动时依靠惯性向叶轮外缘流去,同时叶轮从进水口60吸进液体,在这一过程中,叶轮中的液体绕流叶片,在绕流运动中液体作用一升力于叶片,反过来叶片以一个与此升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作用于液体,这个力对液体做功,使液体得到能量而流出叶轮,这时液体的动能与压能均增大,液体从出水口70中排出进入出水管102中。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形状、结构、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通,未经李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53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