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控活性污泥膨胀功能的氧化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76033.6 | 申请日: | 201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0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华;沈昌明;谭学军;孙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上海斯美市政工程研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陈颖洁 |
地址: | 20009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活性污泥 膨胀 功能 氧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控活性污泥膨胀功能的氧化沟系统。
背景技术
氧化沟(Oxidation Ditch,OD)为循环混合式曝气池或称循环混合式活性污泥法,最早是由荷兰国立卫生研究所(TND)的A·Pasveer教授实用新型的。自1954年出现以来,氧化沟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发展。20世纪60年代开始,氧化沟在北美、欧洲、南非等地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应用,而国内也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建造了一批采用氧化沟工艺的污水处理厂。
氧化沟工艺具有操作单元少、耐冲击负荷、污泥产泥率低、适用范围广和良好的脱氮功能等优势,因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例如1967年出现了Carrousel氧化沟,1970年的Orbal氧化沟,1993年出现的Carrousel2000型氧化沟以及1999年的Carrousel3000型氧化沟等;其水流形式也从常规的水平循环流到近年研究的垂直方向循环流。
氧化沟一般为环形渠道,平面多为椭圆或圆形,总长可达几十米甚至更长,这使得氧化沟具有独特的水力和功能特性。例如氧化沟内的流态是完全混合的,因为污水在沟内做几十甚至上百次的循环,使污水得到完全混合,但是它又具有某些推流的特征,这是因为氧化沟内存在明显的溶解氧梯度,使得硝化反硝化得以完成,甚至存在同时硝化反硝化的情况。
我国目前已建成数百座氧化沟污水处理厂,在实际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发现氧化沟存在以下问题。
(1)占地
氧化沟实际上是一种循环延时曝气法,污水在沟中停留时间较长、污泥的有机负荷和容积负荷低,因此氧化沟占地面积较常规活性污泥法大。在污水处理量日益增加,污水排放标准逐渐提高,而土地价格逐年上涨的现实情况下,氧化沟活性污泥法占地面积较大的缺点已成为其更广泛应用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如何减小氧化沟占地面积已成为氧化沟技术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活性污泥膨胀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泥沉降性能变差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出水水质变差,达不到排放标准要求。污泥膨胀指污泥沉降性能变差使二沉池的出水悬浮物浓度升高,水质变差的现象。污泥膨胀有丝状菌污泥膨胀和非丝状细菌污泥膨胀两种类型。前者是在废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较多,N、P含量不平衡,污泥负荷过高,溶解氧不足等情况下发生的膨胀;后者主要发生在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较高的废水中,微生物吸取大量营养物质又不能及时代谢,积蓄起大量高黏性多糖物质,使得污泥沉降性能恶化。
(3)除磷
传统氧化沟活性污泥法中,由于沟内溶解氧分布不均匀,使沟中产生交替的好氧区和缺氧区,在同一沟中实现有机物和总氮的去除。但由于沟内没有严格的厌氧区,并且好氧和缺氧区的划分也没有明显的界限,因此,传统氧化沟活性污泥法的除磷效果很差。目前主要通过在氧化沟外设置独立的厌氧区强化工艺的除磷能力,但是由于我国污水处理厂进水的CODcr浓度低,反硝化不充分,导致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浓度偏高,影响聚磷菌的释磷过程,限制了系统的生物强化除磷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控活性污泥膨胀功能的氧化沟系统,能解决目前氧化沟占地面积偏大,丝状菌引发的活性污泥膨胀和除磷效果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防控活性污泥膨胀功能的氧化沟系统,包括厌氧区,其特征在于厌氧区的第一输入端与系统进水端连通,厌氧区的第二输入端与预缺氧区的输出端连通,厌氧区的输出端与氧化沟的输入端连通,氧化沟的输出端通过氧化沟出流通道与二沉池的输入端连通,二沉池上部设有出水口,二沉池底部设有出泥端,二沉池的出水口与系统出水端连通,二沉池的出泥端通过污泥回流管道与预浓缩池的输入端连通,预浓缩池底部设有污泥输出端,该污泥输出端通过污泥管道与预缺氧区的输入端连通。预浓缩池的上部设有上清液出液端,该上清液出液端通过上清液输送管连通至氧化沟出流通道。二沉池的出泥端还通过排泥管道与系统出泥端连通。上清液输送管设置加药口与加药罐连接。
本实用新型建设费用省、运行能耗低、出水水质好,能解决目前氧化沟占地面积偏大,丝状菌引发的活性污泥膨胀和除磷效果不稳定的问题,能够对污水处理领域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不仅能够在系统内维持高污泥浓度,显著提高污染物去除速率,而且可以有效防控氧化沟常见的活性污泥膨胀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上海斯美市政工程研发中心,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上海斯美市政工程研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60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