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锁线机咬纸输送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77249.4 | 申请日: | 2010-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5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凤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湖英厚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2B2/02 | 分类号: | B42B2/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沈志良 |
地址: | 31420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锁线机咬纸 输送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线机输送书帖的操作机构,特别是一种全自动锁线机咬纸输送机构,适用于全自动锁线机,实现无间断自动输送书帖的操作。
背景技术
传统的手摆式锁线机或者半自动锁线机只能通过人工逐本放书帖的方式对书帖进行锁线操作,速度慢,工作效率低。而要提高生产效率,需要一种机器能自动完成输送书帖,锁线等功能的全自动锁线机,以对成堆堆垛在锁线机上的书帖自动进行逐本抓取和输送,提高锁线机的自动化程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出一种全自动锁线机咬纸输送机构。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锁线机只能通过人工逐本放书帖的方式对书帖进行锁线操作导致的速度慢和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放书架、夹书送书架和吸嘴,放书架和夹书送书架之间设有第一皮带轮组和第二皮带轮组,第一皮带轮组的第一输送皮带和第二皮带轮组的第二输送皮带有部分重合构成书帖输送段,放书架的底部设有书贴出口,书贴出口下部设有吸嘴和咬牙轮,咬牙轮上设有抓书勾,咬牙轮的边侧设有挡书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特征在于放书架于水平面倾斜20-40度,最合适的角度为30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特征在于第一皮带轮组包括第一小皮带轮、第一输送皮带、主动轮、第二小皮带轮和第一涨紧皮带轮,第一输送皮带套于第一小皮带轮、主动轮、第二小皮带轮上,第一输送皮带外侧设有第一涨紧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组包括第三小皮带轮、第四小皮带轮、第五小皮带轮、第二输送皮带和第二涨紧皮带轮,第二输送皮带套于第三小皮带轮、第四小皮带轮、第五小皮带轮和咬牙轮上,第二输送皮带外侧设有第二涨紧皮带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全自动锁线机上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完全取代人工放书帖操作,减少人力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放书架调整方便,放书架倾斜30°角的设计减小了书帖堆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放书架17、夹书送书架1和吸嘴15。在放书架17和夹书送书架1之间设有第一皮带轮组和第二皮带轮组。放书架17的底部设有书贴出口,书贴出口下部设有吸嘴15和咬牙轮14,咬牙轮14上设有抓书勾12,咬牙轮14的边侧设有挡书板13。放书架17于水平面倾斜20-40度,最合适的角度为30度。
第一皮带轮组包括第一小皮带轮2、第一输送皮带8、主动轮9、第二小皮带轮10和第一涨紧皮带轮11,第一输送皮带8套于第一小皮带轮2、主动轮9、第二小皮带轮10上,第一输送皮带8外侧设有第一涨紧皮带轮11。
第二皮带轮组包括第三小皮带轮3、第四小皮带轮4、第五小皮带轮5、第二输送皮带6和第二涨紧皮带轮7,第二输送皮带6套于第三小皮带轮3、第四小皮带轮4、第五小皮带轮5和咬牙轮14上,第二输送皮带6外侧设有第二涨紧皮带轮7。
第一皮带轮组的第一输送皮带8和第二皮带轮组的第二输送皮带6有部分重合构成书帖16输送段。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把堆垛好的书帖16安放在放书架17上。放书架17于水平面成30°角,以方便地进行手工上书帖16,同时减小书帖16堆对底部书帖16的压力和方便吸嘴15顺利的将底部书帖16吸出。当底部的书帖16被吸嘴15吸出后,抓书勾12在咬牙轮14的带动下,运转到出书位置,同时抓书勾12下压将书帖16牢牢抓住,随咬牙轮14转动带出放书架17。挡书板13挡住书帖16,使书帖16顺着咬牙轮14转动。由于工作时,第一皮带轮组和第二皮带轮组的线速度相同,所以当书帖16运转到第一皮带轮组的第一输送皮带8和第二皮带轮组的第二输送皮带6的重合开始位置时,抓书勾12上提,放掉书帖16。这时书帖16由第一输送皮带8和第二输送皮带6夹带,书帖16通过摩擦力带动到夹书送书架1,夹书送书架1将书帖16夹住并输送到锁线站进行锁线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湖英厚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平湖英厚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72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