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结合桅杆设置的侧向雨水斗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77527.6 | 申请日: | 201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85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梁葆春;孟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04 | 分类号: | E04D1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合 桅杆 设置 侧向 雨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雨水排水装置,尤其适用于膜结构屋面,设置桅杆的中心下拉点的雨水排水。
背景技术
随着膜结构技术的发展,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中。膜结构工程作为一种建筑体系所具有的特性主要取决于其独特的形态及膜材本身的性能。恰由于此,用膜结构可以创造出传统建筑体系无法实现的设计方案。具有特定功能的建筑都可通过立意得以表达,张拉膜结构的独特外形体现了建筑自身的自然美感。例如:上海世博会世博轴及地下综合体项目,使用的张拉膜总面积近7万多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张拉索膜体,其中张拉最大跨距接近百米,最大的一片覆盖3000多平方米。
优秀的膜结构设计是功能、结构与外形的有机融合。现有技术中雨水排放主要是利用雨水管道直接收集排放,雨水斗一般明露,做法比较简单,与优秀的膜结构设计无法匹配。通常膜结构通过竖向桅杆支撑固定,膜结构和桅杆的连接处(即膜结构下拉点)的雨水汇集排水需采用雨水斗结合桅杆进行统一设计,以不影响建筑的整体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适合于膜结构和桅杆连接处排水的雨水斗,该雨水斗突破了现有产品的形式,简洁,具有大流量排水的功能,并能利用膜结构下拉点形态,与桅杆结构结合,排水管道暗设,满足建筑物立面设计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方案为:一种结合桅杆设置的侧向雨水斗,包括膜结构和支撑所述膜结构的竖向桅杆,在膜结构和所述桅杆的下部连接处,围绕所述桅杆的外壁设置雨水斗,所述雨水斗底部与所述桅杆外壁封闭,在所述雨水斗内部的桅杆外壁上设有侧向出水口,所述侧向出水口靠近所述雨水斗底部设置,在所述桅杆内部设有竖向排水管,连接弯管无缝连接侧向出水口和竖向排水管。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在所述雨水斗内的上部平面设有网格板,所述网格板的外侧边与雨水斗的内壁连接,其内侧边与桅杆外壁连接,所述网格板的标高设置在所述雨水斗的淹没水深以上。设置网格板,可以防止气体混入水流,起到防旋涡,增加雨水斗排水能力的作用,同时也起了阻截杂物落入雨水斗内的作用。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在所述雨水斗内部,挡气隔板设置在所述侧向出水口上部的桅杆壁上,所述挡气隔板与所述雨水斗的内壁留有间距。如设置网格板,所述挡气隔板应设置在网格板的下部和侧向出水口上部的桅杆壁区段内。设有挡气隔板,可将雨水冲击水面引起的气泡挡在主流外,尽可能地减少气泡对水流的影响。
基于基本方案的一种优化,所述雨水斗的外壁倾斜角度与所述膜结构下拉点的张拉角度一致,可使雨水顺利在雨水斗中集水。
基于基本方案的一种优化,在所述雨水斗内设置多个加劲肋,所述加劲肋通过所述桅杆的中心,两边分别与所述雨水斗的内壁连接,所述侧向出水口为多个,分别设置在被所述加劲肋分隔的桅杆壁上,分别设有多个竖向排水管和多个连接弯管一一对应侧向出水口连接。当然,也可以只设置一个侧向出水口和与其对应的单个连接弯管和竖向排水管。
雨水斗的形状可以为圆锥形等上大下小的形状,斗体的容积大小直接影响排水的稳定,过大整体庞大,影响美观,过小可能排水系统还没形成满管流,系统的设计排水量瞬时小于屋面汇水雨量,雨水会溢出雨水斗。所以斗体的容积需根据形成满管流的时间及雨量确定,同时考虑安全系数和水面波动造成外溢等因素。该雨水斗的淹没水深是根据进口流速和进口尺寸确定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所有排水管道暗设情况下,桅杆的中心下拉点的雨水排水问题。
(2)本实用新型在保证有效排水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与膜结构下拉点形态一致,与桅杆完美融合,不影响建筑的整体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径向剖面节点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以一个雨水斗设置四个排水口为例,介绍其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75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冷却热节点的装置及模具
- 下一篇:一种浇注机用随流孕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