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高热效率集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77787.3 | 申请日: | 201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7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9 |
发明(设计)人: | 顾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全军 |
主分类号: | F24J2/46 | 分类号: | F24J2/46;F24J2/48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140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高热 效率 热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加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高热效率集热管。
背景技术
太阳能集热管是太阳能加热器的核心部分。太阳能集热管的热效率直接影响太能加热器加热的效率。现在的太阳能集热管一般为双层真空玻璃管,阳光透过真空管,照射到吸热片,吸热片加热热管,热管通过内部热传导介质加热水。由于现在的吸热片受材料和结构的限制,热传递及吸热效率差,影响了太阳能加热器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太阳能高热效率集热管,该集热管质量可靠,热传递、热吸收效率高。
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高热效率集热管,包括由真空外管和真空内管构成的真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管内穿插设置由蒸发段和冷凝段构成的热管,热管位于真空管内的蒸发段上套接设置吸热片,吸热片两侧紧贴真空内管。
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高热效率集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内管下端内壁上设置反光吸热膜。
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高热效率集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管的开口端连接设置密封塞。
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高热效率集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管内部填充设置导热介质。
所述的热管的冷凝段穿插设置于水箱中,热管与水箱的连接处设置密封圈。
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高热效率集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热片中部设置热管通孔,热管通孔两侧的吸热片为弧面结构。
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高热效率集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热片表面涂覆设置黑镍层。
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高热效率集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热片由紫铜构成。
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高热效率集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管通孔两侧的吸热片为波浪面结构。
上述的一种太阳能高热效率集热管,结构紧凑,设计合理,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中热管的冷凝段与蒸发段面积配比进行优选,吸热面积增大,吸热效率提高;2)吸热片采用紫铜构成,且在弹性张力的作用下紧贴真空内管,以及吸热片特有的结构,增大了吸热面积,且能更好的对准阳光;3)真空内管下端内壁设置反光吸热膜,使阳光辐射的余热放射至热管,增加热管蒸发的热量,提高蒸发温度;4)在日照较好的环境下,本实用新型的集热管传输热量可到100W-120W,蒸发段的导热温度可超过12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3和4为集热管的截面图。
图中:1-真空外管;2-真空内管;3-导热介质;4-蒸发段;5-吸热片;6-反光吸热膜;7-密封塞;8-密封圈;9-水箱;10-冷凝段;11-热管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所示,一种太阳能高热效率集热管包括真空管,真空管为双层结构,包括真空外管1和真空内管2,真空外管1和真空内管2之间设置真空夹层,真空管中穿插设置了热管,热管分为蒸发段4和冷凝段10,冷凝段10的直径大于蒸发段4的直径,长度小于蒸发段4的长度,热管中还填充设置了导热介质3。热管位于真空管中的蒸发段4套接设置了吸热片5,吸热片5两侧紧贴真空内管2,将热管固定在真空管中。热管是穿过吸热片5中部设置的热管通孔11与吸热片5套接在一起。吸热片5为左右对称的弧面结构,也可以设置成为波浪面结构,此类结构增加了吸热面的吸收面积。同时为了增强吸收,还在吸热片5上还涂覆设置了黑镍层。
为了提高热管的蒸发温度,同时还在真空内管2的下端内壁上设置了发光吸热膜6,将阳光全部反射至吸热片上,提高吸收。真空管的开口侧设置了密封塞7,将真空管设置成密封体,不让热量流失。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集热管的冷凝段10插入水箱9中,并且在水箱9与热管的连接处设置密封圈8,然后将集热管按照一定的角度固定在支架上。阳光穿过真空管,照射或者通过反光吸热膜6反射至吸热片5,吸热片5将热量传递给热管中的导热介质3,导热介质3吸热从液态转变成气态,进入冷凝段10,在冷凝段10中导热介质3从气态转变成液态,放热加热水箱9中的水,最后液态状的导热介质3在流回蒸发段4,以此循环。
以上所述及图中所示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全军,未经顾全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77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定扣具
- 下一篇:一种提升能耗效率的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