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源转换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78064.5 | 申请日: | 201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29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吴瑞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维升电子制品有限公司;维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2 | 分类号: | H01R13/42;H01R27/00;H01R31/06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郑小军;冯志云 |
地址: | 523766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转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转换器,尤其涉及一种可有效防止转换器本体与插头脱落,避免导致电性接触不良情况的电源转换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源转换器包括一转换器本体及一插头。一般而言,转换器本体及插头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凹、凸结构设计,利用插头相对于转换器本体的旋转,使得其凹、凸结构设计可组装卡合,从而将插头旋转固定在转换器本体上,此外,使用者根据需要将插头旋转卸下,可更换不同规格种类的插头来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但是,上述现有的电源转换器,使用者在组装、使用过程中,若不慎转动转换器本体或插头的其中之一,容易导致转换器本体与插头分开、脱落的现象,导致电性接触不良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转换器本体与插头脱落,避免电性接触不良的电源转换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转换器,该电源转换器包括一转换器本体、一插头及一旋固环。转换器本体具有一转换器壳体及一固定装设于该转换器壳体上的插头收容体,该插头收容体的上端设有一凸块挡持部,该插头收容体的内侧设有一防退块。插头可分开地装设于该转换器本体的插头收容体上,该插头具有一插头座,该插头座的外侧壁上开设有数个滑槽及一可与该防退块卡合的防退块卡槽。旋固环套设于插头座及该插头收容体上,该旋固环的内侧壁设有数个卡块,卡块卡合于每一滑槽内并挡持于该滑槽的槽壁上,防退块卡合于防退块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转换器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插头座具有一侧壁,该侧壁上向外凸设形成一台阶,所述旋固环的内侧壁上部凹设形成一台阶卡槽,所述凸块挡持部及台阶卡合于该台阶卡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转换器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插头收容体具有一筒壁部,该筒壁部上端边缘向下开设有数个卡块避让槽,该插头座的滑槽的一末端处向下开设有一与该滑槽相通的开槽,该开槽与该卡块避让槽相对应而连通,每一卡块对应该开槽与该卡块而卡合于该滑槽。
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转换器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插头收容体的外侧设有数个凹槽,该旋固环的内侧壁凸设有数个凸块,每一凸块对应地触抵于每一凹槽并且抵顶于该凸块挡持部。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源转换器组装时,通过旋固环的转动,使旋固环的卡块穿过开槽及卡块避让槽且插头收容体的防退块卡合于插头的防退块卡槽中,而将插头固定装设于插头收容体内。如此,通过旋固环相对插头收容体的转动,使凸块触抵于插头收容体的凹槽内并与凸块挡持部卡持,以及卡块卡合滑槽内并挡持于滑槽的槽壁上,而使插头与转换器本体固定连接;同时通过防退块卡合于防退块卡槽内,从而可避免因错误转动转换器本体而导致转换器本体与插头分开、脱落,导致电源转换器电性接触不良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转换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图1所示电源转换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电源转换器的插头收容体的立体图。
图4为图1所示电源转换器的插头座的立体图。
图5为图1所示电源转换器的旋固环的立体图。
图6为图1所示电源转换器的转换器本体及插头组合的立体图。
图中各零部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电源转换器 100 转换器本体 10
转换器壳体 11 插头收容体 12
筒底部 121 筒壁部 122
防退块 123 卡块避让槽 124
凹槽 125 凸块挡持部 126
插头 20 插头座 21
座底部 211 侧壁 212
台阶 213 滑槽 214
开槽 215 防退块卡槽 216
旋固环 30 卡块 31
凸块 32 台阶卡槽 33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维升电子制品有限公司;维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维升电子制品有限公司;维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80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