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四轮自行车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79417.3 | 申请日: | 201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6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9 |
发明(设计)人: | 杨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铎 |
主分类号: | B62K17/00 | 分类号: | B62K17/00;B62M1/04;B62M1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李子安 |
地址: | 7160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四轮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为广大用户所喜爱。但多年来自行车一直沿用曲柄、链轮、链条传动方式,由于其结构设计不尽合理,因此在人们骑行中费力而且速度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速度快、使用方便、安全的四轮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四轮自行车,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上的转向机构、刹车机构、走行轮和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同一固定轴上的两V形踏杆,所述两V形踏杆的一端分别设置有踏板,两V形踏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传动杆的前端铰接,所述两传动杆的后端分别与两棘轮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两棘轮设置在同一棘轮轴上,所述棘轮轴上还固定设置有一号齿轮,所述一号齿轮与设置在变速箱输入轴上的二号齿轮转动连接,所述变速箱的输出轴与所述走行轮连接;所述两V形踏杆之间连接有升降绳,所述升降绳与设置在两V形踏杆上方的绳轮转动搭接。
所述传动杆包括一滑动套管和一杆件,所述滑动套管与所述杆件套接。
所述滑动套管与所述杆件的套接处设置有具有伸缩功能且两端开口的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包围在滑动套管与杆件的外侧,密封套的两端口分别与滑动套管和杆件的外圆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造价低;
(2)乘坐舒适、使用、操作方便,速度快,行驶平稳、安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传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架; 2-转向机构; 3-刹车机构; 4-固定轴;
5-走行轮; 6-绳轮; 7-V形踏杆; 8-踏板;
9-传动杆; 10-棘轮; 11-棘轮轴; 12-一号齿轮;
13-变速箱;14-输入轴; 15-二号齿轮;16-输出轴;
17-升降绳;18-滑动套管;19-杆件; 20-密封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车架1、设置在车架1上的转向机构2、刹车机构3、走行轮5和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同一固定轴4上的两V形踏杆7,所述两V形踏杆7的一端分别设置有踏板8,两V形踏杆7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传动杆9的前端铰接,所述两传动杆9的后端分别与两棘轮10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两棘轮10设置在同一棘轮轴11上,所述棘轮轴11上还固定设置有一号齿轮12,所述一号齿轮12与设置在变速箱13输入轴14上的二号齿轮15转动连接,所述变速箱13的输出轴16与所述走行轮5连接;所述两V形踏杆7之间连接有升降绳17,所述升降绳17与设置在两V形踏杆7上方的绳轮6转动搭接。
如图3所示,所述传动杆9包括一滑动套管18和一杆件19,所述滑动套管18与所述杆件19套接。
所述滑动套管18与所述杆件19的套接处设置有具有伸缩功能且两端开口的密封套20,所述密封套20包围在滑动套管18与杆件19的外侧,密封套20的两端口分别与滑动套管18和杆件19的外圆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驾驶者的双脚分别放于左右两踏板8上,当一踏板被踩下时,另一踏板在升降绳17的牵动下被抬起,两踏板8在外力和升降绳17的作用下做上下交替运动。两踏板8每一次由上至下的运动通过与V形踏杆7另一端连接的传动杆9带动棘轮10转动,设置在棘轮轴11上的两棘轮10交替带动同轴设置的一号齿轮12转动,一号齿轮12带动设置在变速箱13的输入轴14上的二号齿轮15,变速箱13的输出轴16带动走行轮5转动。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踏板8每上抬或下降一次,传动杆9的长度就要发生一次缩短和伸长的变化,为适应上述变化,传动杆9设计为滑动套管18与杆件19的套接结构,为减小摩擦阻力,滑动套管18内涂有润滑剂,为防止润滑剂造成污染,在滑动套管18与杆件19的套接处设置有长度可变的密封套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铎,未经杨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94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