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工位耳折弯封盖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79419.2 | 申请日: | 2010-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08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泽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H01M2/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工位耳 折弯 封盖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电池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工位耳折弯封盖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折弯封盖机主要是转盘式的单工位折弯封盖。主要结构是一个圆形转盘上均匀分布四个定位盒,对电池进行定位。送料机构,压平机构,折弯机构,封盖机构顺序分布在圆盘旁的四个工位,工作时顺序动作。转盘转动将电池按送料机构、压平机构、折弯机构、封盖机构和送料机构等顺序送到指定工位。由于一次只能为一个电池进行盖帽压平,极耳折弯、封盖等工序,生产效率不高。其锂电池极耳折弯封盖生产中采用全手工生产,质量不稳定,极耳折弯形状不一致,易在生产的后阶段、运输途中因振荡造成正、负极短路,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人力资源浪费严重,一条生产线要两人进行盖板折弯,四人扣盖板。作业员劳动强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锂电池极耳折弯封盖生产中采用全手工生产,质量不稳定,极耳折弯形状不一致,易在生产的后阶段、运输途中因振荡造成正、负极短路,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人力资源浪费严重,一条生产线要两人进行盖板折弯,四人扣盖板。作业员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工位耳折弯封盖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多工位耳折弯封盖机包括:上料机构、输送带机构、盖帽压平机构、极耳折弯机构、封盖机构、出料机构和机座,上料机构、输送带机构、盖帽压平机构、极耳折弯机构、封盖机构和出料机构均固定在机座上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工位耳折弯封盖机,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主要适用于方形铝壳电池极耳折弯封盖,主要解决生产中人工折弯极耳不一致性,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首先,保证了锂电池引出电极折弯的一致性,减小了电池内部造成短路的可能性,提高了电池在使用中的安全系数。其次,节约了人力资源,减轻了作业员的劳动强度。采用直线式的电池定位组件输送带机构,实现了多工位同时操作;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位同时折弯,同时封盖的方法,提升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折弯封盖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上料机构11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输送带机构1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输送带机构12中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盖帽压平机构13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极耳折弯机构14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封盖机构15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出料机构16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电池20的主视图,
图11是电池20的立体图。
图1中的附图标记1是送料机构,2是压平机构,3是折弯机构,4是封盖机构,5是转盘,6是定位盒。
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2~图11)本实施方式的多工位耳折弯封盖机包括:上料机构11、输送带机构12、盖帽压平机构13、极耳折弯机构14、封盖机构15、出料机构16和机座17,上料机构11、输送带机构12、盖帽压平机构13、极耳折弯机构14、封盖机构15和出料机构16均固定在机座17上面。
所述上料机构11包括压板11-1、推板11-2、机械手11-3和导轨11-4,机械手11-3设置在导轨11-4上面,推板11-2设置在机械手11-3的前面,压板11-1与推板11-2垂直设置。人工将压板11-1拉开,将已经焊接好盖帽的一叠电池装入进料导轨,松开压板后,通过用重力锤驱动的压板11-1在直线导轨上滑动,将整叠电池压在前挡板上,推板11-2将最前方的一个电池推到机械手11-3下方固定的位置,(左右料道动作相同)。气缸推动两个手指气缸下行,将两个电池夹起后,同时放到输送带机构中的定位组件里。上料机构中,通过调节可调节不锈钢挡板适应不同型号的电池尺寸。
所述输送带机构12包括定位组件12-1、输送带12-2和电机12-3,输送带12-2和电机12-3转动连接,定位组件12-1设置在输送带12-2上。使用电机12-3驱动的输送带12-2(链条或同步带)构成输送带机构。将二十四个或N个定位组件12-1固定在输送带12-2上。通过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带动输送带12-2每次移动固定的距离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池20精确定位在各个工序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泽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泽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94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