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静音电动船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79454.4 | 申请日: | 201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1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冯岩;陈美虞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岩;陈美虞 |
主分类号: | B63H21/17 | 分类号: | B63H21/17;B63H5/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60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音 电动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机电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电动船的改进。
二.背景技术
目前运行的电动船,都是采用电源驱动设置在船上的电动机,再使与电动机相连的螺旋桨旋转,进而推进船只前进。
此外,申请号200810048319.6,名称为“风光电复合能源充电蓄电池全电动船”所公开的发明创造,包括船体,船体的前部设有控制台,后部设有电动推进装置,蓄电池组安装在船体的底部,控制台通过电缆分别与蓄电池和电动推进装置相连,蓄电池与充电机连接,充电机与岸电接入装置连接,在船体的顶部设有太阳能板和风能发电机,它们通过控制台与蓄电池组相连。该项发明采用储电的方式解决发电配电用电的同时性问题,虽然达到不同时的效果,增加综合利用自然清洁能源的时间和机会。航行或停航时都可利用风能;不仅可用于船舶推进,而且可用于其它用电器;同时形成风光电三者的结合和优势互补,在整体系统上提高功能和效率,既可获得廉价能源,又可保证工作运行的连续性。但由于设置在船上的电动机,致使运行噪声很大。
申请号200710135390.3,名称为“电动船运输系统”所公开的发明创造,包括供电系统和电动船,供电系统包括用于传输电流的导线和沿河流方向设置的用于支撑所述导线的数根支撑体;电动船包括船体、位于该船体内的电动机、与电动机相连接的动力输出装置,支撑体设置在河道中部,电动船还包括设置在船体两侧的用于将电流从所述导线引入电动机内的至少一对受电弓。该发明虽说可大大节省建设供电系统的基建成本,且运行安全可靠,经济节能。但同样是电动机设置在船上,运行噪声也很大。
以上这些形式的电动船都是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而且,现时市面上的和以上文献所公开的电动船的发明创造有一个共同的不足之处,那就是动力机械或电动机都是设置在船舶内,螺旋推进装置设置在水下,一方面在船上听到难于消除的电动机运转噪声,这对于一些休闲游览的小型游船来说是一个很遗憾的缺点,另一方面由于动力机械或电动机与螺旋桨距离过长和传动结构复杂,摩擦增大也使动力带来了损失。人们都非常希望设计制造出无噪声的电动船,但遗憾的是直到目前为止,仍然未有这种无噪声的电动船在市面上销售。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制造一种静音电动船,以克服目前的电动船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同时由于动力机械或电动机都是设置在船舶内,螺旋推进装置设置在水下,因此在船上听到难于消除的电动机运转噪声和传动结构复杂、摩擦增大使动力带来损失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静音电动船,包括船体11、设置于船体11内并驱动电动机5运转的电源,其特征为:还具有水下船舶推进器12,所述的水下船舶推进器12固定于船体11的底部并浸于水中,水下船舶推进器12包括固定于船体11的底部水中的电动机5、与电动机5的输出轴4紧密相连的螺旋桨3,所述的电动机5具有防水外罩。
水下船舶推进器12主要包括内置螺旋桨3和电动机5的筒体1、固定于筒体1内的电动机5、置于筒体1内并与电动机5的输出轴4紧密相连的螺旋桨3,所述的电动机5具有防水外罩。
筒体1的横截面为圆形或矩形或三角形或菱形或多边形。
筒体1的上部固定有扭动时可使其摆动的摆杆7。
筒体1的外部顺中轴线方向固定有一块以上的副舵板9。
采取以上措施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流畅,制造容易,成本低廉,电动机的输出轴直接与螺旋桨相接,没有其他间接传动部件,因此动力传动效率非常理想。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设置在水下,因此在水面船舶内不会听到明显的电动机运转噪声,非常适合制造休闲游览的游船。
四.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水下船舶推进器12的主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水下船舶推进器12的后视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水下船舶推进器12的右视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水下船舶推进器12部分剥剖结构视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摆动杆7的水下船舶推进器1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副舵板9的水下船舶推进器1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再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述。
五.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岩;陈美虞,未经冯岩;陈美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94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