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把后装卧式轮或飞蝇轮的配重内走线泄力鱼竿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79755.7 | 申请日: | 201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7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林城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城玉 |
主分类号: | A01K87/00 | 分类号: | A01K87/00;A01K87/02;A01K89/0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300 山东省荣成***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把 卧式 飞蝇轮 配重 内走线泄力 鱼竿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鱼竿,尤其涉及传统台钓竿、矶钓竿、轮式中通鱼竿。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台钓竿,矶钓竿,人们都很熟悉。台钓竿碰到大鱼经常会因为鱼的力量过大而导致断竿、断线跑鱼,损失惨重,心有遗憾,即使是使用释手绳,但是太大的鱼还是避免不了跑鱼的结果。安装了渔线轮的矶钓竿因为渔线轮在杆子的中后部,因为重力靠前,则更加重了抬起鱼竿时的重量,造成抬竿累,身体疲劳,并且容易绕线。喜欢钓鱼的人经常在使用矶竿跟台钓竿的问题上难以选择,经常让钓鱼者很头疼和遗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台钓鱼竿、矶钓竿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合二为一,能够使钓鱼者抬竿轻便,又不必担心碰到大鱼断竿、断线跑鱼。本实用新型手把后装卧式轮或飞蝇轮的配重内走线泄力鱼竿,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飞蝇轮2安装固定在渔轮座4上;渔轮座4捆绑固定在金属板的固定渔轮座部分3上;手把后竿堵螺母6与连接手把后竿堵螺母的金属板向下延长部分7以及固定渔轮的金属板弯曲延长部分1连接;导线环5固定在竿后螺母中间孔8的左侧;手把的加厚部分9套固在内壁涂蜡的最粗竿节11的外面;固定渔轮的金属板弯曲延长部分1在鱼竿的飞蝇轮2的最左端;倒圆角的鱼竿根部10位于鱼竿较粗的一端;最前端空心竿稍的加固套12位于鱼竿最细的一节前端竿稍。
本实用新型非常好的解决了现有鱼竿技术中的不足,更有效地防范了断线、断竿、跑鱼的现象,这样有了矶钓竿的功能,并且渔线轮在手把后充当了配重的功能,抬竿更轻松,又有了台钓竿的灵便。并且鱼钩挂底时能够放长线随意变换位置,改变用力方向,有效的解决了垂钓时钩挂底的断钩、断线的问题,因为渔轮有泄力和足够长的渔线,加上鱼竿的韧力,所以再大的鱼也不怕了。这样的鱼竿结构简单合理,非常容易操作,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剖面图。
图中1固定渔轮的金属板弯曲延长部分、2飞蝇轮、3金属板的固定渔轮座部分、4渔轮座、5导线环、6手把后竿堵螺母、7连接手把后竿堵螺母的金属板向下延长部分、8竿后螺母中间孔、9手把的加厚部分、10倒圆角的鱼竿根部、11内壁涂蜡的竿节、12最前端空心竿稍的加固套、13鱼线、14太空豆、15钓鱼线组、16线结。
图2是手把后竿堵螺母向左部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手把后装卧式轮或飞蝇轮的配重内走线泄力鱼竿做进一步的说明:在图1中,飞蝇轮2安装固定在渔轮座4上;渔轮座4捆绑固定在金属板的固定渔轮座部分3上;手把后竿堵螺母6与连接手把后竿堵螺母的金属板向下延长部分7以及固定渔轮的金属板弯曲延长部分1连接为一个牢固的整体;导线环5固定在竿后螺母中间孔8的左侧;手把的加厚部分9套固在内壁涂蜡的最粗竿节11的外面;固定渔轮的金属板弯曲延长部分1在鱼竿的飞蝇轮2的最左端;倒圆角的鱼竿根部10位于鱼竿竿节较粗的一端;最前端空心竿稍的加固套12位于鱼竿最细的一节前端竿稍;鱼线13从手把后竿堵螺母中间孔8及导线环5中穿过,从鱼竿最前端空心竿稍的加固套12的一端引出来,安装一个太空豆14,在太空豆14的前端打一个线结16,把传统的线组15连接在太空豆14跟线结16之间;松掉飞蝇轮2的泄力,把鱼竿伸展开来,调整好泄力就可以施钓了。
图中固定渔轮的金属板弯曲延长部分1可以有效的保护飞蝇轮2;导线环5、倒圆角的鱼竿根部10及涂蜡的竿节11内壁能够很好的保护鱼线13不被拉伤;太空豆14可以防止收竿时鱼线被拉回竿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城玉,未经林城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97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