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拟密闭舱室烟雾染毒实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80597.7 | 申请日: | 201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7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孙磊;安辉;周紫垣;郑有科;曹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1/12 | 分类号: | G01N31/12;G01N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拟 密闭 舱室 烟雾 染毒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物医学染毒实验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拟密闭舱室烟雾染毒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各种舱室如飞机、轮船、机动车、建筑等已成为人们最常见的活动空间和生活环境。而发生在这些密闭、半密闭舱室环境中的火灾也呈逐年显著上升的趋势,每年造成数以万计的人员伤亡和巨额的财产损失。
研究表明,火灾中85%的受害者是死于有毒烟雾的吸入而非直接的烧伤。故舱室一旦发生火灾,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有毒烟雾,导致人员大量伤亡。因此,尽快开展火灾烟雾致人中毒损伤研究的战略需求极其迫切,而建立火灾烟雾模拟染毒平台则是开展相关研究的首要方式及必要途径。
然而,通过对现有技术的研究,申请人发现:现有的几种模拟舱室火灾烟雾染毒的实验装置,在持续产烟能力、烟雾环境浓度控制及实验动物染毒观察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较好地模拟密闭舱室烟雾染毒环境,进而影响对密闭舱室烟雾染毒实验及对烟雾毒性的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模拟密闭舱室烟雾染毒实验装置,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模拟密闭舱室烟雾染毒实验装置,包括:烟雾发生箱、烟雾循环管道和染毒箱,其中:
所述烟雾发生箱为密闭箱体,两端上侧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进烟口和第一出烟口,内部设置有可燃物承载抽屉;
所述染毒箱为密闭箱体,两端上侧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进烟口和第二出烟口,底部设置有动物承载抽屉;
所述烟雾循环管道包括第一烟雾循环管道和第二烟雾循环管道,所述第一烟雾循环管道将所述第一出烟口与第二进烟口连通,所述第二烟雾循环管道将所述第二出烟口与第一进烟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烟雾发生箱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可燃物燃烧程度的氧气调节阀门。
优选地,所述烟雾循环管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优选地,所述染毒箱侧壁上设置有观察窗。
优选地,所述染毒箱顶部设置用于采集烟雾样本的采样口。
优选地,该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烟雾循环管道内的至少一个动力风扇。
优选地,该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烟雾循环管道内、用于控制烟雾流量的管道阀门。
优选地,该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染毒箱内部顶部、靠近所述第二进烟口的烟雾混匀风扇。
优选地,该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染毒箱顶部内部顶部的照明灯。
优选地,该装置进一步包括:包覆在所述第一烟雾循环管道侧壁的降温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拟舱室烟雾染毒实验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在烟雾发生箱外壁的氧气调节阀门,控制进入烟雾发生箱内的空气含量,可以定量控制可燃物的燃烧程度;
2、在循环管道中设置了两个动力风扇,可以控制烟雾循环聚集的方向和调节染毒箱中烟雾的浓度;
3、利用附垫在循环管道外壁的降温层,可以降低管道中烟雾的浓度,从而避免高温烟雾对实验动物的烧伤效应;
4、染毒箱内设混匀风扇,有利于箱内烟雾的均匀扩散,保证实验动物染毒的一致性;
5、利用染毒箱顶部的采样口,可以实时监控烟雾的浓度,进而控制烟雾的染毒程度。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拟舱室烟雾染毒实验装置,能够持续产烟,且能较好地控制烟雾的温度和浓度,可对烟雾进行直接取样和监测,并能清晰的观察到实验动物在染毒期间的活动情况,能够较好地模拟密闭舱室烟雾染毒的环境,保证了对烟雾毒性相关研究的科学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模拟密闭舱室烟雾染毒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一;
图3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二;
图4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三;
图5为图1的正视图;
图6为图1的右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模拟密闭舱室烟雾染毒实验装置的第二烟雾循环管道的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模拟密闭舱室烟雾染毒实验装置的第一烟雾循环管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05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机用校准和综测通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书法定位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