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净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81501.9 | 申请日: | 201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5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9 |
发明(设计)人: | 陈义;刘仁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友奥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9/20 | 分类号: | A61L9/20;B01D53/86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徐琳淞 |
地址: | 21317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净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空气中含有一定量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细菌及病毒,居室装修一定时间内会散发有毒、有害气体,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极易使有害细菌及病毒传播,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以净化室内空气为目的的空气净化器应运而生。目前的空气净化器可分为过滤型、负离子型、紫外线型、复合多功能型等多种形式。但是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基本上是方形的,比较笨重。由于外观的原因,现有空气净化器放在房屋中间会让人感觉不协调,若是放在房屋的角落,则对空气的净化能力大大降低。
在各种空气净化器中,利用紫外光照射光催化剂使气体发生光催化分解反应的空气净化器因具有杀菌、去除有害气体、除异味等功能,已得到了比较广泛地应用。紫外灯虽然具有杀菌作用,但是如果紫外灯发出的紫外线直接照射到人体,会引起光化学反应,可使人体机能发生一系列变化,尤其是对人体的皮肤、眼睛以及免疫系统等造成危害。因此采用紫外灯的空气净化器都有光催化装置,这个装置包含紫外灯管、光催化剂以及屏蔽罩。屏蔽罩的作用就是能透气但减少紫外光的直射。如中国专利文献CN2319732Y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空调器》,它包含有由支座、紫外灯管、光催化剂和光屏蔽罩组成的光催化装置,紫外灯管、光催化剂置于光屏蔽罩中,光屏蔽罩上具有透气孔及其遮光结构,遮光结构为与光屏蔽罩一体的遮光叶片。这种结构虽然能一定程度上减少紫外光对空调器的其他部位以及人体的辐射,但是这种光催化装置的透气不透光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仍然会有紫外光从透气孔中透射出来。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能真正达到透气不透光的效果的光催化装置,让空气净化器的使用能够更加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房屋家装协调度好、且空气净化能力强的空气净化器。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净化器,所述空气净化器设置于灯形外壳内。
所述灯形外壳包括螺纹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空气净化器设置于灯形外壳的上壳体的顶部;上壳体内设有上火线导电圈和上零线导电圈,下壳体内设有下火线导电圈和下零线导电圈,且上火线导电圈与下火线导电圈接触,上零线导电圈与下零线导电圈接触。
所述灯形外壳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均为管状结构,且上壳体、火线导电圈、上零线导电圈、下壳体、下火线导电圈、下零线导电圈同轴。
所述灯形外壳的上壳体内还设有上绝缘体,下壳体内还设有下绝缘体,所述上火线导电圈和上零线导电圈均固定在上绝缘体内,下火线导电圈和下零线导电圈均固定在下绝缘体内。
所述灯形外壳的下壳体的下火线导电圈和下零线导电圈插入上火线导电圈和上零线导电圈之间的空隙中。
一种空气净化器还包括圆柱形的光催化装置;所述光催化装置包括固定在支架上的遮光透气板、光催化过滤网和紫外线灯,所述光催化过滤网紧贴遮光透气板的内壁,一个或多个紫外线灯位于光催化过滤网围成的内部空间中;所述遮光透气板包括位于内部的透气板和位于外部的遮光板,透气板和遮光板均设有多个透气孔,且遮光板的非孔部分阻挡光线从透气板的透气孔中射出。
所述光催化装置的遮光透气板的透气板和遮光板的透气孔相互错开,且透气板的透气孔向外凸,遮光板的透气孔向内凹。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将空气净化器与灯有效的结合,可以与落地灯、台灯、壁灯、吊灯等各种照明或装饰灯结合,可以同时净化空气和照明,使之与家具、室内环境相协调。而且由于灯的安装位置较高,能够使空气的对流效果更好,极大地提高了空气净化的效果。
(2)当空气净化器与落地灯结合时,会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落地灯高度较高,包装和运输都比较不方便,而且包装成本较高,由于灯杆中有电线穿过,因此不能简单的把其拆分成两节包装;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螺纹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中设置相配合的导电圈,实现了拧紧后导通电的效果,结构简单、稳定,安装、拆卸方便,能有效减少包装成本。
(3)本实用新型的上壳体、火线导电圈、上零线导电圈、下壳体、下火线导电圈、下零线导电圈同轴,这种结构使得上壳体和下壳体拧紧后,导电圈能有效接触,且不会出现错接现象。
(4)本实用新型的上火线导电圈和上零线导电圈均固定在上绝缘体内,下火线导电圈和下零线导电圈均固定在下绝缘体内,这种结构能确保壳体不会漏电,提高了本实 用新型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友奥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友奥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15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