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浸入式石墨换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81560.6 | 申请日: | 201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36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唐正勇;钱尉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钱尉兵 |
主分类号: | F28D1/02 | 分类号: | F28D1/02;F28F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浸入 石墨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换热器,具体涉及一种浸入式石墨换热器。
背景技术
浸入式石墨加热器主要用于浸入流体对流体进行换热,例如将浸入式石墨换热器浸入轧钢行业酸池中对酸进行加热。也可作为反应釜等设备内置的加热或者冷却装置,提高换热面积。
现有用于相同工业场合的换热器为传统的鼠笼式石墨换热器,其管体部分采用通过酚醛树脂加石墨粉高温高压制出石墨压型管,而封头等采用浸渍石墨,压型石墨管比较浸渍石墨更脆,两种材料在一起容易因为应力不一致而导致管体损坏,且压型石墨管是胶结在浸渍石墨上,影响传热效率和耐腐蚀性能且结构强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耐腐蚀性能好,传热效率高且结构强度高的浸入式石墨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浸入式石墨换热器,包括筒体,安装于筒体上下两端的封头和设置于筒体上端封头上的物料入口和筒体下端封头上的物料出口,所述筒体和封头均采用浸渍石墨材料,所述筒体内纵向方向设有通孔A,通孔A与物料入口和物料出口相通,在相邻两个通孔A之间,穿入筒体壁,横向方向设有通孔B,通孔A与通孔B不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A在筒体中形成的直线与通孔B在筒体中形成的直线互相垂直。
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通孔间距小,横向孔最小壁厚间距为3mm,横向孔和纵向孔之间最小壁厚间距为7mm,使得开孔率较高,可以最大程度上在有效空间内提高换热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筒体为环形。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本实用新型浸入式石墨换热器整体采用浸渍石墨,无论哪个部位均能抵抗腐蚀,实用性强,比鼠笼式石墨换热器结构强度高,且传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选取浸渍石墨材料制成环形的浸入式石墨换热器筒体1和筒体1上下两端的封头2,筒体1的上端的封头2上开有物料入口3,筒体1的下端的封头2上开有物料出口4,在筒体内纵向方向设有通孔A5,相邻通孔5和6之间的最小壁厚为7mm,通孔A5与物料入口3和物料出口4相同,在相邻两个通孔A5之间,穿入筒体壁,横向方向设有一纵排的通孔B6,相邻通孔B6之间的间距为3mm,通孔A5与通孔B6不相通,通孔A5在筒体1中形成的直线与通孔B6在筒体1中形成的直线互相垂直。
如图3所示,从截面上可以看出纵向通孔5与横向通孔6之间呈交替出现,其中一个方向的孔流过物料,另一个方向的孔流过换热介质。
使用方法:浸入式石墨加热器主要用于浸入流体对流体进行换热,例如将浸入式石墨换热器浸入轧钢行业酸池中对酸进行加热。将蒸汽由物料入口3,经过纵向通孔A5输入换热器内部,酸池中的酸通过横向通孔B6在换热器内部与纵向通孔A5中的蒸汽进行充分的热交换。
本实用新型浸入式石墨加热器也可作为反应釜等设备内置的加热或者冷却装置。
将浸入式石墨换热器放入反应釜内,将冷却水或蒸汽由物料入口3,经过纵向通孔A5输入换热器内部,反应釜中的物料通过横向通孔B6在换热器内部与纵向通孔A5中的冷却水或蒸汽进行充分的热交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钱尉兵,未经钱尉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15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