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解池阴极片连接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82267.1 | 申请日: | 201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9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钱春陵;孙启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市飞南金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7/02 | 分类号: | C25C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6233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池 阴极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解池结构,特别是一种电解池阴极片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铜电解生产过程中,利用设置在电解池中的阳极片和阴极片(通常称之为始极片)对电解液通电从而还原出所需要的金属。在阴极片上端使用两片厚度约为0.7毫米的铜皮弯制而成的连接片,阴极片通过连接片与阴极导电棒联接,再由阴极导电棒和各个电解槽间的半圆导电棒连接,从而达到通电生产的目的。
现阶段国内企业所使用的阴极铜棒一般是方形中空导电棒,由于其端面是正方形,而连接片是通过手工弯曲而成的,其上部呈圆拱形,这样在和阴极导电棒接触时实际上是形成了点或线接触,由于接触面积较小的缘故,接触电阻相对较大,电耗也因此相对较高,对产品的质量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目前需要一种电能消耗低,产品质量稳定的电解池阴极片,以符合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目前所使用的给液装置的缺点设计一种电解池阴极片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针对现有的电解池阴极片存在的技术缺点,设计一种电解池阴极片连接结构,其结构主要包括阴极片和阴极导电棒。所述的阴极导电棒的横切面呈桥拱形,阴极片与阴极导电棒之间通过桥拱形连接片相互连接。阴极导电棒通过弧形阴极导电棒与其他电解槽的阴极导电棒联接。上述的连接片的表面与阴极导电棒的表面相互贴合,以增加导电面积来降低电阻,从而降低电能消耗。
为了进一步增加连接片与阴极导电棒之间的接触面积,在连接片与阴极导电棒之间设有具有弹性的导电层,所述的导电层可以用导电硅胶制成。
为了方便安装和跟换阴极片,所述的连接片是与阴极片固定连接,连接片是与阴极导电棒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连接。并且将阴极导电棒为管状,以减少制造成本。
在维护设备时,先利用起重设备将阴极片吊起,除去导电层后清洗阴极导电棒表面的氧化物,然后更换导电层。最后将阴极片安置到电解槽中,并让连接片、导电层和阴极导电棒相互贴合在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具有电能消耗低,产品质量稳定,维护工作简单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连接片与阴极导电棒的连接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连接片与阴极导电棒的连接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主要包括其结构主要包括阴极片1和阴极导电棒2。如图2所示,所述的阴极导电棒2的横切面呈桥拱形,阴极片1与阴极导电棒2之间通过桥拱形连接片3相互连接。
如图1所示在阴极片1的两次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片3,连接片3分别与一个阴极导电棒2连接。如图2所示,阴极导电棒2通过弧形阴极导电棒与相邻的阴极片1上的阴极导电棒2联接。上述的连接片3的表面与阴极导电棒2的表面相互贴合,以增加导电面积来降低电阻,从而降低电能消耗。
如图1所示所述的连接片3是与阴极片1固定连接,连接片3是与阴极导电棒2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连接。如图2所示,并且将阴极导电棒2为管状,以减少制造成本。
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为了进一步增加连接片3与阴极导电棒2之间的接触面积,在连接片3与阴极导电棒2之间设有具有弹性的导电层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市飞南金属有限公司,未经肇庆市飞南金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22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易组装低频无极灯
- 下一篇:一种h型电解液给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