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铜包钢的镀锡前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83524.3 | 申请日: | 201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3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张荣良;方彪;董毓敏;潘超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浦江县百川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5/36 | 分类号: | C25D5/36;C25D3/30;B24B19/20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王桂名 |
地址: | 32220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钢 镀锡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镀的前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镀锡铜包钢的前处理过程是这样的:原材料铜包钢先进行碱洗,除去表面的油污,然后进行水洗,洗去碱洗液,再进行酸洗,除去表面的锈点、氧化物,然后又水洗,除去酸洗液,完成前处理,进入镀液槽开始电镀。这样的前处理过程在原材料比较正常的情况下是无可厚非的,也是效果明显的,因为经过了碱洗和酸洗二道工序,铜包钢表面已处理得比较洁净和光滑,完全能达到镀锡的要求。
然而,实际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往往会有一定的缺陷,比如表面不光滑,有波纹,严重氧化导致的发黑、发红等现象,尤其是经过退火的特软铜包钢线,由于其经过了高温,线材有时有些变形,缺陷更多,这些情况不是光靠碱洗和酸洗能完成的,用上述工艺是解决不了的,这就意味着这些原材料会给镀锡过程带来一定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镀锡铜包钢前处理装置,克服铜包钢在镀锡过程中因铜包钢表面质量问题产生的镀锡质量问题,改善铜包钢缺陷,提升最终产品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铜包钢的镀锡前处理装置依次由碱洗槽、酸洗槽和第一水洗槽连接而成,碱洗槽与酸洗槽之间设有抛光模具。
优选地,所述的碱洗槽与酸洗槽之间还设有第二水洗槽,抛光模具设于第二水洗槽与酸洗槽之间。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前处理过程中增加了这道调整模具,原材料表面的毛刺、波纹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清除和改善,使得表面光洁度增加;同时也可将酸洗和碱洗过程中未能去除的物质进行清除,增加了清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是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
参考图1所示,一种铜包钢的镀锡前处理装置,所述的处理装置依次由碱洗槽1、第二水洗槽2、酸洗槽3和第一水洗槽4连接而成,第二水洗槽2与酸洗槽3之间设有抛光模具5。
铜包钢线材从碱洗槽1处进入对线材进行表面除油处理,经第二水洗槽2,将表面残留的碱洗液清除,再经过抛光模具5对线材表面的毛刺、波纹等不良进行抛光,然后进入酸洗槽3对线材氧化进行清除,最后进入第一水洗槽4将对线材表面残留的酸洗液清除。形成表面光滑、无毛刺、无波纹、无氧化利于后续镀锡的铜包钢线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浦江县百川产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省浦江县百川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35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