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级莫来石浇注料电加热管式玻化炉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84068.4 | 申请日: | 201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3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城龙祥热处理技术开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F27B17/00 | 分类号: | F27B17/00;C04B35/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级 莫来石 浇注 料电加 热管 式玻化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化炉,特别涉及一种多级莫来石浇注料作为耐火炉衬的电加热管式玻化炉。
背景技术
早期的玻化炉(如图1所示)采用碳化硅作为耐火炉衬,并把电阻带镶嵌在碳化硅炉衬的凹槽内。通过实际应用发现,碳化硅的热膨胀系数很大,高温(1000℃以上)后其全长(长7米)膨胀量在10公分以上,而外壳由于温度低(80℃以下)则不膨胀,因此,碳化硅炉衬与外壳之间产生了相对位移。又因为内腔加热元件的导电杆是与外壳相关连的,所以将会造成了导电杆被拉断,无法正常通电工作。而镶嵌在碳化硅炉衬凹槽内的电阻带的膨胀系数也小于碳化硅的膨胀系数,从而也有电阻带被拉断的现象。因此现有的玻化炉容易损坏,需要经常进行维修,使用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莫来石浇注料作为耐火炉衬的多级电加热管式玻化炉。莫来石浇注料作耐火层,在高温(1000℃以上)时线变化即膨胀系数很小(不超过0.5%),不会与外壳发生相对位移,影响玻化炉的结构,同时,固定在其炉衬上的加热元件和加热元件外接线的导电杆不会因炉衬的热胀而发生结构变形甚至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级莫来石浇注料电加热管式玻化炉,由多节炉体构成,每节炉体包括外壳、保温层、莫来石浇注料耐火层、电阻带和导电杆;其中从外到内依次为外壳、保温层和莫来石浇注料耐火层,电阻带固定在莫来石浇注料耐火层内表面上,导电杆穿过外壳、硅酸铝纤维保温层和莫来石浇注料耐火层。莫来石浇注料耐火层即为炉体的炉衬。
所述每节炉体上下各设置一挡温环,每节炉体形成一相对独立恒温加热腔。对每节炉体的温度可分别控制。由于玻化炉是多级的,每节炉腔的工作温度不同,因此在每节加热腔都设置挡温环,最大限度的防止腔体间热能流动而造成的相互干扰,这样便于更加精确的控制每节腔体的温度。
所述多节炉体的中心设置一根空心耐热钢管。空心耐热钢管为工作区。
所述电阻带用耐热钢钉和绝缘瓷件固定悬挂在莫来石浇注料耐火层内表面上。
所述每节炉体对开式设置,方便维修和设备安装。即左右两半对拼而成。
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莫来石浇注料耐火层,因为莫来石材料的高温线变化小(不大于0.5%),避免了现有技术耐火层膨胀系数大,导致的与外壳之间的相对位移,以及由于耐火层膨胀导致的导电杆和电阻带的结构变形以及损坏,更加节能、经济,使用方便。
2、本实用新型每节炉体所配置的上下两个挡温环有效的解决了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每节炉体的不同控温要求。
3、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每节炉体完全对开式的设计,有效地为设备的维修提供了便利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玻化炉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多级莫来石浇注料电加热管式玻化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多级莫来石浇注料电加热管式玻化炉的俯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外壳 2’-保温层 3’-套管 4’-凹槽 5’-电阻带 6’-内衬空心管
7’-温腔 8’-辐射孔 9’-内连接环 10’-导电杆
1-导电杆 2-绝缘瓷管 3-外壳 4-硅酸铝纤维保温层 5-莫来石浇注料耐火层
6-电阻带 7-空心耐热钢管 8-耐热钢钉 9-连接件 10-挡温环 11-开口销
12-绝缘瓷件 13-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是现有技术的玻化炉,其炉体从外到内依次为外壳1’、保温层2’和套管3’,套管3’中开有凹槽4’,导电杆10’穿过外壳1’、保温层2’插到凹槽4’内。电阻带5’也设置在凹槽4’内。炉体的中间设置有作为工作区的内衬空心管6’,内衬空心管6’与套管3’之间形成温腔7’。套管3’中设置多个辐射孔8’。由于套管3’膨胀系数大,在高温状态下影响了套管3’与保温层2’和外壳1’之间的连接结构,导致出现相对位移,从而使导电杆10’和电阻带5’发生结构变形和损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级莫来石浇注料电加热管式玻化炉则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其具体结构参见图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城龙祥热处理技术开发中心,未经北京长城龙祥热处理技术开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40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动力靠模镗孔工装
- 下一篇:煤层钻进安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