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感温包针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86490.3 | 申请日: | 2010-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0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蔡小洪;唐承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213;H01R13/46;H01R13/502;H01R13/639;H01R24/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李双皓 |
地址: | 519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温包针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元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高强度防松脱的感温包针座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感温包针座装置(型号:B2B-XH-A、B2B-EH-A),包括有针座及端子;如图1、2、3所示,针座B2B-XH-A的外框采用半封闭的结构构成,其侧壁留有缺口8,后壁结构薄弱,导致针座结构塑料壳体偏软,容易出现虚插现象。插针采用“一”字形结构,其插针的结构方式容易在针座受一定温度下或者对应端子线头受一定拉力情况下松脱。图9、10中现有技术的XH针座对应端子,设置有前卡扣9,前卡扣9与针座的锁扣接触面积小,端子与针座锁扣配合方式不够可靠,在总装装配过程中容易出现接插线松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温包针座装置,加强了壳体抗变形的强度,改进插针结构和对应端子锁扣形式,使得在针座受一定温度下或者对应端子线头受一定拉力的情况下也能防止出现松脱现象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感温包针座装置,包括有针座及端子;所述针座包括有外框和插针,所述插针固定在外框壁上;所述端子包括有触点和触点框架,触点固定在触点框架上并与外部线路连接;针座和端子之间采用卡扣装置连接;其中,所述针座的外框采用具有单面开口的盒状结构,包括有两侧壁、前壁、底面和后壁;所述插针一端位于所述外框的内腔中,另一端伸出外框外部;端子的触点及触点框架伸进外框的内腔中,触点与插针接触连接;外框的内腔形成完全封闭的空间。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感温包针座装置,由于针座的外框包括有两侧壁、前壁、底面和后壁,外框的内腔形成完全封闭的空间;端子的触点及触点框架伸进外框的内腔中,触点与插针接触连接;外框不易变形,且针座及端子配合连接紧密,避免了容易松脱带来的质量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感温包针座装置的针座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感温包针座装置的针座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感温包针座装置的针座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感温包针座装置的针座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感温包针座装置的针座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5的C-C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感温包针座装置的针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现有技术感温包针座装置的端子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现有技术感温包针座装置的端子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感温包针座装置的端子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D-D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E-E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感温包针座装置,如图4、5、6、7、8、9、12、13、14所示,包括有针座及端子;所述针座包括有外框和插针,所述插针固定在外框壁上;所述端子包括有触点和触点框架,触点固定在触点框架上并与外部线路连接;针座和端子之间采用卡扣装置连接;其中,所述针座的外框采用具有单面开口的盒状结构,包括有两侧壁1、前壁6、底面和后壁2;所述插针14一端位于所述外框的内腔中,另一端伸出外框外部;端子的触点及触点框架伸进外框的内腔中,触点与插针接触连接;外框的内腔形成完全封闭的空间。
如图4、5、6、7、8、9所示,所述针座的外框采用五面封闭的结构形式,后壁2的厚度为:0.3-2毫米。所述针座的外框采用五面封闭的形式,且后壁2增厚,确保针座整体的强度。
后壁2的正面设置有一道以上的上下方向的凹槽10。
所述插针固定在外框的底面,插针与外框底面的结合部位向两侧延伸出两个凸台5,致使所述插针整体为“十”字形结构;凸台5镶嵌在外框底面的凹槽15中。针座插针与外框底面结合处增加凸台5,可防止相对运动而松脱。
所述外框前壁6的左、右两侧向前伸出挡板3,挡板3的顶部高出前壁6的顶面形成凸柱4,外框前壁6的中部设置有针座锁扣7。
如图12、13、14所示,所述端子的触点镶嵌在触点框架的卡槽中。
触点框架的正面设置有前卡扣11,所述前卡扣11与针座锁扣7紧扣连接;所述前卡扣11的水平宽度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外框前壁6的左、右两侧向前伸出的两挡板3之间的水平间隙的宽度尺寸。挡板3和凸柱4的设置更有效防护对应端子被撞击而导致虚插。
所述前卡扣11的水平宽度尺寸为:3-10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64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规模跨流域水电站群智能调度系统
- 下一篇:扫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