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卡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86663.1 | 申请日: | 201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30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高辉;孙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5/00 | 分类号: | H01R25/00;H01R12/70;H01R13/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将两个相同的电子卡同时电性连接至电路板上的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卡连接器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等移动电子产品中。用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卡同时安装至电子产品中的卡连接器在市场上已经有销售,此类卡连接器一般有上下叠加式和左右排列式两种形式。2005年8月31日中国公告第CN1217450号专利揭示了一种上下叠加式的卡连接器,此卡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和一个以盖板形式枢接在第一绝缘本体上的第二绝缘本体,第一绝缘本体上组装有第一导电端子和转接端子,第二绝缘本体上组装有第二导电端子,第二绝缘本体包括顶壁、侧壁及隔板,隔板将侧壁分成上下两个部分,其中侧墙的上部分、隔板与顶壁共同围设成收容电子卡的第一收容空间;下部分、隔板与第一绝缘本体共同围设成收容电子卡的第二收容空间。第一绝缘本体上设有第一枢接部,第二绝缘本体上设有第二枢接部,且第一枢接部向上设有插入槽供第一枢接部插入,且第二枢接部在第一枢接部内前后滑动。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第一枢接部的上方设有插入槽,在第二绝缘本体在滑动或旋转过程中,当第二枢接部移动到插入槽的时,会出现第二绝缘本体脱落出第一绝缘本体的现象,给操作员带来极大地不便。
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卡连接器来解决:操作者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第一枢接部的上方设有插入槽,在第二绝缘本体在滑动或旋转过程中,当第二枢接部移动到插入槽的时,第二绝缘本体脱落出第一绝缘本体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卡连接器,其第二绝缘本体旋转枢接在第一绝缘本体上以后,第二绝缘本体上的枢接轴在旋转过程中不会滑出第一绝缘本体上设置的枢接孔。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可用以将两个相同的电子卡同时电性连接至电路板上,其包括第一绝缘本体、旋转枢接在该第一绝缘本体上的第二绝缘本体、安装在第二绝缘本体上的壳体以及安装在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二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组,第一绝缘本体的一端设有定位部,壳体上延伸有与该定位部配合抵挡片,用以将所述第二绝缘本体锁扣在第一绝缘本体上,其中,第一绝缘本体与定位部相对的另一端设有一对第一枢接部,第二绝缘本体上设有一对第二枢接部与第一枢接部相配合;两个该第一枢接部上各设有圆柱状枢接孔,两个该第二枢接部上各设有长圆形的枢接轴旋转枢接在该枢接孔内,该枢接轴的长边不大于枢接孔的孔径;枢接孔的一侧设有插入槽,且该枢接孔的深度大于插入槽的深度;枢接轴由该插入槽插入枢接孔,且该枢接轴的宽度不大于该插入槽的宽度,该枢接轴的长度不小于插入槽的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的第一绝缘本体与定位部相对的另一端设有一对第一枢接部,第二绝缘本体上设有一对第二枢接部与第一枢接部相配合;两个该第一枢接部上各设有圆柱状枢接孔,两个该第二枢接部上各设有长圆形的枢接轴旋转枢接在该枢接孔内,该枢接轴的长边不大于枢接孔的孔径;枢接孔的一侧设有插入槽,且该枢接孔的深度大于插入槽的深度,及枢接孔与插入槽之间有一台阶;枢接轴由该插入槽插入枢接孔,且该枢接轴的宽度不大于该插入槽的宽度,该枢接轴的长度不小于插入槽的宽度。所以,第二绝缘本体只有旋转到枢接轴的宽度方向与插入槽相对应的时候,才能将第二绝缘本体枢接到第一绝缘本体上,又因为枢接孔与插入槽之间有一台阶,所以当枢接轴插入枢接孔之后,不会滑出枢接孔。有效地解决了在第二绝缘本体在滑动或旋转过程中,当第二枢接部移动到插入槽的时,第二绝缘本体脱落出第一绝缘本体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第二绝缘本体与第一绝缘本体枢接之前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开启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闭合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开启状态时,电子卡插入卡连接器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电子卡插入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后,卡连接器闭合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66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CAN总线无损接入转接头
- 下一篇:模块电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