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功率发光二极管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86974.8 | 申请日: | 201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89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元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照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13 | 分类号: | H01L25/13;H01L33/52;H01L33/62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王德桢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率 发光二极管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功率发光二极管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两个发光单元,并且能够个别对各发光单元构成预期的光学机制的高功率发光二极管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的光电转换效率也不断地改良、提升,以及近年来在个人计算机、网络通讯、交通、能源、医疗、加工、检测等各方面新兴需求带动下,发光二极管已逐渐成为应用层面最为广泛的光电组件之一。
由于发光二极管组件属于冷发光,具有耗电量低、组件寿命长、无须暖灯时间、反应速度快等优点,再加上其体积小、耐震动、适合量产,容易配合应用需求制成极小或数组式的组件,因此发光二极管组件已普遍使用于信息、通讯及消费性电子产品的指示灯与显示装置,甚至于取代白炽灯泡或日光灯管,成为新时代光源的另一较佳选择。
尽管如此,目前利用发光二极管作为照明用途时,仍必须有相当数量的发光二极管同时运作,才能达到传统白炽灯泡或日光灯管的亮度表现效果;以致于,市面上出现了模块化的发光二极管组件,方便业者将数量不等的发光二极管组件装配排列呈灯条状、数组状或圆盘状的发光二极管模块,以作为相关产品的照明光源。
一般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组件,是将数量不等的已封装完成的单颗发光二极管封装体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方,并电连接至印刷电路板,其中每一颗已封装完成的单颗发光二极管封装体包含有基板、单一芯片、导电层,以及封装材料等构件;类似常用的单颗发光二极管封装体,虽然包含有基板、单一芯片、导电层,以及封装材料等构件,但因为其功率相当有限,故必须将数量不等的单颗发光二极管封装体集结成一发光二极管组件,才能获得应有的功率表现效果。
如此,不但增加发光二极管组件的加工制造成本,而且由于单颗发光二极管封装体的体积已较为庞大,再加上高功率发光二极管组件的散热需求,使得整个高功率发光二极管组件在尺寸大小、光电转换效率以及散热效率上均受到限制。
目前,常见高功率发光二极管组件多是利用填充于凹槽内的封装材料层将所有发光二极管单元覆盖,整个发光二极管模块的光源由数量不等的发光二极管单元所构成,但却无法利用封装材料层个别对各发光二极管单元构成专属的光学机制,故整个发光二极管模块的功率表现效果仍然不如预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至少两个发光单元,并且能够个别对各发光单元构成预期的光学机制的发光二极管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功率发光二极管组件包括:在一金属载体板面设有至少两个发光单元,各发光单元由至少一芯片及至少一种覆盖于芯片外的封装材所构成,由各封装材个别对各发光单元构成预期的光学机制。在各发光单元所属的作用下,使各发光单元产生最佳的亮度表现效果。
进一步地,其中各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上下电极型式的芯片,以及至少一平面电极型式的芯片。
进一步地,其中各发光单元的封装材概呈隆凸状。
进一步地,其中各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上下电极型式的芯片,以及至少一平面电极型式的芯片;各发光单元的封装材概呈隆凸状。
进一步地,其中该金属载体具有一金属基板,该金属基板板面上依次设有一绝缘层及一铜箔层;该金属载体的板面上设有至少一个供金属基板外露的开放区域;该铜箔层分隔有至少两个区块,并在预定的两个区块上分别形成至少一外部电源接点;各芯片分别固设于开放区域内的金属基板上,以及分别固设于该铜箔层预定的区块上,各芯片并且直接或间接与各外部电源接点所属的区块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其中该金属载体具有一金属基板,该金属基板板面上依次设有一绝缘层及一铜箔层;该金属载体的板面上设有至少一个供金属基板外露的开放区域;该铜箔层分隔有至少两个区块,并在预定的两个区块上分别形成至少一外部电源接点;各芯片分别固设于开放区域内的金属基板上,以及分别固设于该铜箔层预定的区块上,各芯片并且直接或间接与各外部电源接点所属的区块电性连接;该金属载体在该铜箔层预定的区块上设有预定数量的内部电极接点供透过金线与芯片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照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普照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69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催化氧化流态床
- 下一篇:一种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碱渣废水的系统和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