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档位显示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87989.6 | 申请日: | 201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0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谢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五湖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3 | 分类号: | G09F9/33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33209 | 代理人: | 陈红 |
地址: | 31001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档位 显示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档位显示模块,用于各种摩托车、公交车、电动车等机车上显示档位。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档位显示器需要外接IC驱动芯片,通过软件或硬件,控制相对应数码管的笔段,从而实现相应数字的显示。这样的电路结构复杂,而且需要软件辅助控制,软件程序一旦出问题,就可能导致数码显示错误,因而安全性低,制造成本也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灵敏度高、误显率低、装配简捷的LED档位显示模块。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LED档位显示模块,包括发光系统和由第一笔段至第七笔段共7个笔段组成的8字形的显示区,发光系统和显示区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系统包括位于第一笔段的第一发光二极管、位于第二笔段的第二发光二极管和第三发光二极管、位于第三笔段的第四发光二极管和第五发光二极管、位于第四笔段的第六发光二极管和第七发光二极管、位于第五笔段的第八发光二极管和第九发光二极管、位于第六笔段的第十发光二极管、位于第七笔段的第十一发光二极管和第十二发光二极管;第四发光二极管和第六发光二极管串联;第十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九发光二极管并联后与第六发光二极管串联;第十二发光二极管、第七发光二极管、第八发光二极管依次串联;第三发光二极管和第七发光二极管并联;第一发光二极管、第十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依次串联;第二发光二极管和第五发光二极管并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光系统还包括第十三发光二极管、第十四发光二极管、第十五发光二极管、第十六发光二极管、第十七发光二极管;第十四发光二极管和第十一发光二极管并联;第十三发光二极管和第十七发光二极管并联后与第三发光二极管串联;第十五发光二极管和第十六发光二极管分别与第五发光二极管并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光系统还包括第一引线、第二引线、第三引线、第四引线、第五引线、第六引线和第七引线;第四发光二极管、第十二发光二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三者的正极均与第四引线连接;第九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十五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均与第一引线连接;第十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第十六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均与第三引线连接;第十四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第十三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均与第六引线连接;第十七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五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均与第二引线连接;第五引线连接在第七发光二极管和第八发光二极管之间;第八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均与第七引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1、设计合理;2、本实用新型通过发光二极管排列组合,将要显示的发光二极管置入相对应的笔段,不显示的发光二极管置入非显示区内,这样只要对应的引线加上电压,就能显示对应的数字,达到直接显示数字档位的目的,通过该方法,既能减少外围电路控制部分结构,又能减少耗电,大大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光系统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示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发光系统和显示区。
显示区由第一笔段X1、第二笔段X2、第三笔段X3、第四笔段X4、第五笔段X5、第六笔段X6和第七笔段X7组成,7个笔段组成8字形。
发光系统包括位于第一笔段X1的第一发光二极管A、位于第二笔段X2的第二发光二极管F1和第三发光二极管F2、位于第三笔段X3的第四发光二极管G1和第五发光二极管G2、位于第四笔段X4的第六发光二极管B2和第七发光二极管B1、位于第五笔段X5的第八发光二极管E1和第九发光二极管E2、位于第六笔段X6的第十发光二极管D、位于第七笔段X7的第十一发光二极管C2和第十二发光二极管C1,及位于非显示区(比如塑壳内)的第十三发光二极管H1、第十四发光二极管H2、第十五发光二极管I1、第十六发光二极管I2、第十七发光二极管I3。
第四发光二极管G1和第六发光二极管B2串联。第九发光二极管E2、第十一发光二极管C2、第十四发光二极管H2三者并联后与第六发光二极管B2串联。
第十二发光二极管C1、第七发光二极管B1、第八发光二极管E1依次串联,第三发光二极管F2和第七发光二极管B1并联,第十七发光二极管I3和第十三发光二极管H1并联后与第三发光二极管F2串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五湖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五湖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79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