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缩机的油分离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88222.5 | 申请日: | 201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0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郑立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4 | 代理人: | 唐强熙 |
地址: | 5283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机 分离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机,特别是一种压缩机的油分离结构。
背景技术
压缩机的吐油量对压缩机的可靠性和性能均有较大影响,在密封式压缩机的内部一般都设置有油分离机构。传统的油分离机构是通过加长排气管、转子追加附加结构等实现油气分离,这种传统的油分离结构存在以下不足:1)油分离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电机与上壳体之间空间较小的压缩机的油分离需求;2)安装尺寸影响较大,对压缩机制造性影响较大,影响压缩机制造效率。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小型压缩机的设计开发。同时,由于转子附加结构随着转子运动,对压缩机的组装和安全性都构成较大影响。
中国专利文献号CN 200968287Y于2007年10月31日公开了一种能够降低空调压缩机出油率的油分离隔板,其特征是可以固定在一个空调压缩机机壳内,具有至少一个线孔,至少一个回油孔,便于机壳上部区间的油回落到油分离隔板之上并经过回油孔回到压缩机内部。这种油分离隔板的实际使用效果不够理想,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油气分离效果好、制作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的压缩机的油分离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压缩机的油分离结构,包括设置在压缩机的上壳体上的排出管,其结构特征是排出管的周围设置有扰流片。
所述扰流片竖向、斜向或横向布置。扰流片的截面呈梯形、三角形、方形或弧条形。
所述扰流片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开孔或凹槽。扰流片沿上壳体的径向设置。
所述扰流片为两个以上,相邻扰流片之间的间距相等。或者,扰流片为两个以上,相邻扰流片之间的间距不相等。
本实用新型在压缩机的上壳体上设置扰流片,通过扰流片对压缩机内部的冷媒流场进行干扰,以增大流阻,冷媒与油的混合物流动在扰流片的作用下,在压缩机内部中形成紊流,最后实现冷媒与油的分离。
本实用新型中的扰流片可以利用边角废料制作,其制作成本比较低;由于扰流片是固定在上壳体上,不运动,故对电机引出线的安装影响较小。
本实用新型中的扰流片还可以与现有的其它油分离技术共同使用,不构成冲突,可以增加对吐油量的控制,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油气分离效果好、制作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扰流片的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表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验数据表。
图中:1为上壳体,2为排出管,3为接线端子,4为扰流片,4.1为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3,本压缩机的油分离结构,包括设置在压缩机的上壳体1上的排出管2,排出管2的周围设置有扰流片4。扰流片4根据需要,而竖向、斜向或横向布置,图中仅给出了竖向设置的结构。对于扰流片4的具体设置,要规避接线端子3应有的安装位置。扰流片4的截面呈梯形、三角形、方形或弧条形。扰流片4沿上壳体1的径向设置。
为了提高紊流的效果,可以在扰流片4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开孔4.1或凹槽,见图4,开孔4.1的形状可以为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或不规则的异形等。当扰流片4为两个以上时,相邻扰流片4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为相等或不相等,见图2。
参见表5,试验过程是在压缩机模拟空调运转时,待压缩机工况稳定后,采用采样的方法直接从冷冻循环系统中采样一定重量G的冷媒与冷冻机油的混合物,然后利用分离技术把冷媒与冷冻机油分离,对冷冻机油称重后得到重量G1,最后计算G1/G×100%,得到冷冻机油循环率OCR,oil cycle ratio,指在冷冻循环系统在稳定的运行条件下,冷媒混合物中冷冻机油的重量百分比含量。试验过程中,可以选用旋转式的滚动活塞式压缩机。
表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82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