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桶形浮动自锁螺母连接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88792.4 | 申请日: | 201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35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李英亮;樊金桃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39/282 | 分类号: | F16B39/282;F16B37/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63006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浮动 螺母 连接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固连接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桶形浮动自锁螺母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在飞机零件设计中,一些影响飞机飞行安全的疲劳关键部分或者箱体部位设置的外挂,一般都要求在这些疲劳关键部位提供外挂连接。尤其是影响疲劳寿命的高温高应力区域采用结构疲劳设计准则不允许有螺纹连接,普通螺母在高温高应力条件下性能难以保证,将会使飞机存在没有定数的安全隐患。若在箱体部位设计外挂接头,则存在难以密封安装等问题。如果采用传统的肩轴式外挂接头,则会出现装配精度要求高,维护性差,无法重新装拆,重量大等问题。在民用工业中,为了解决厚度较大,承重构件之间的连接,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螺栓紧固连接,这样的链接虽然结构简单,稳定可靠,但对于需要拆卸和维护的链接来说,其不足之处是拆装麻烦,维护不方便,而且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桶形浮动自锁螺母连接组件。以改善机体结构的抗疲劳性能,解决飞机单边箱体有外挂点的密封和减轻结构重量的问题,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既能降低承载连接机构件的制造难度,又能减轻重量,而且安全可靠性高,维护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桶形浮动自锁螺母连接组件,包括螺母座,螺母座上设有自锁螺母,螺母座与自锁螺母经销钉连接。
前述桶形浮动自锁螺母连接组件中,所述自锁螺母包括螺母体和螺孔凸台,螺母体上设有螺母销孔;螺孔凸台上设有螺纹通孔;螺纹通孔的开口处设有1~4点收口。
前述桶形浮动自锁螺母连接组件中,所述螺母体与螺孔凸台的连接处为凹圆弧连接。
前述桶形浮动自锁螺母连接组件中,所述螺母体的形状为圆柱体沿轴线平行方向的双切面体;双切面体两个相对的侧面分别为平侧面和弧侧面;两个平侧面上分别设有一个螺母销孔。
前述桶形浮动自锁螺母连接组件中,所述两个螺母销孔在两个平侧面上对角设置。
前述桶形浮动自锁螺母连接组件中,所述螺母座的形状为与形成自锁螺母同直径的圆柱体沿轴线平行方向的单切面体;单切面体的切平面上设有与自锁螺母上螺纹通孔相对应的通孔;单切面体的两端设有挡板,挡板上设有与螺母销孔相对应的座销孔,座销孔的孔径小于螺母销孔的孔径,且等于销钉的直径。
前述桶形浮动自锁螺母连接组件中,所述挡板上设有U形槽。
前述桶形浮动自锁螺母连接组件中,所述两挡板之间的间隙距离大于自锁螺母上平侧面之间的距离。
前述桶形浮动自锁螺母连接组件中,所述自锁螺母上螺母销孔的中心至自锁螺母底平面的距离小于螺母座上座销孔的中心至切平面的距离。
前述桶形浮动自锁螺母连接组件中,所述销钉的形状为薄板卷2~4圈形成的筒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自锁螺母在螺母座的切平面上能有一定量的浮动或游动。螺母座的圆柱面和自锁螺母两弧面直径相同,装配时,由于自锁螺母上螺母销孔的中心至自锁螺母底平面的距离小于螺母座上座销孔的中心至切面平台的距离。使得自锁螺母两弧面之间的圆心可向上平移一段距离以便能够浮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自锁螺母能够方便快捷地插入应装配的位置区域,而此区域为高应力区域;由于螺母座上两挡板之间的间距大于自锁螺母上两平面之间的距离。加上螺母座上的座销孔比自锁螺母的螺母销孔直径要小,而销钉外径和螺母座上的座销孔相同,即固可替代游动托板螺母。在自锁螺母上的凸台上1~4点收口,实现自锁功能。在螺母座上开U形槽可减轻整个组件的质量。销钉选用薄板材来卷成圆形,起到弹性圆柱销的功能,替换组件时方便拆卸,同时也可减轻整个组件的质量。本实用新型选用耐高温高压的轻金属材料和耐高温高压的表面处理,选用普通材料应用于常温区域,选用某些非金属材料制成也可以应用于某些非金属的软体紧固连接。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了以上技术方案,改善了连接组件的抗疲劳性能,解决了飞机单边箱体有外挂点的密封和减轻结构重量的问题,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既能降低承载连接机构件的制造难度,又能减轻重量,而且安全可靠性高,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销钉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螺母座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87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电源潜油电泵变压器
- 下一篇:铁路车辆用单芯薄壁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