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术器械车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89148.9 | 申请日: | 201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9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于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美华 |
主分类号: | A61B19/02 | 分类号: | A61B19/02;A61G12/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潘国庆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漳***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术器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科手术设备。
背景技术
手术器械车作为摆放无菌器械的工具车,广泛使用于外科手术间。现有手术器械车的结构,如图1所示:四根立杆1’的下部分别与矩形的下托板3’的四角固定连接,四根立杆1’的上部分别与矩形的上托板4’的四角固定连接。左侧两根立杆1’的中部之间设有侧下栏杆51’,右侧两根立杆1’的中部之间设有侧下栏杆51’,前侧的两根立杆1’中部之间设有前下栏杆52’。左侧两根立杆1’的顶部之间设有侧上栏杆53’,右侧两根立杆1’的顶部之间设有侧上栏杆53’,前侧的两根立杆1’顶部之间设有前上栏杆54’。四根立杆1’的下端分别设有脚轮2’。侧下栏杆51’和前下栏杆52’护卫着下托板3’,形成现有手术器械车下部的无菌区域。侧上栏杆53’和前上栏杆54’护卫着上托板4’,形成现有手术器械车上部的无菌区域。为了防止手术间内的人员污染到手术器械车内的无菌区域,规定参观手术人员和巡回护士必须与手术器械车内的无菌区域保持30厘米的距离。但是在手术间面积小以及人员走动的情况下,该规定难以执行,极易发生人员碰触侧下栏杆51’和前下栏杆52’,或者侧上栏杆53’和前上栏杆54’的现象,直接污染到手术器械车内的无菌区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手术器械车,可保证手术中参观手术人员和巡回护士与该车内的无菌区域保持30厘米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手术器械车,具有四根立杆、下托板、上托板、侧下栏杆、前下栏杆、侧上栏杆、前上栏杆和四个脚轮;其特征在于:该车上部的左、前、右三个侧面各滑动地插接一根向外延伸的门形的护栏,所有护栏的滑动范围均不小于30厘米。
第一种实施结构是:所述的三个护栏分别设置在上托板的左、前、右三个侧面。
第二种实施结构是:所述的三个护栏分别设置在该车左、前、右三个侧面上相对的两根立杆上部。
第三种实施结构是:所述的三个护栏分别设置在上托板前侧及该车左、右两个侧面上相对的两根立杆上部。
第四种实施结构是:所述的三个护栏分别设置在上托板左、右两侧及该车前侧的两根立杆上部。
在优选的实施结构中:所述的上托板上设有导管,该导管内插接对应护栏的脚部。利用导管托起护栏的脚部,一方面使护栏的推入与拉出更加顺畅,另一方面使护栏拉出后不会向下塌,可以更好的起到防护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手术器械车,利用在该车上部左、前、右三个侧面滑动地插接向外延伸的门形的护栏,使无菌区域范围在这三个侧面各向外增加了30厘米,确保器械车内无菌物品不被污染。滑动地插接的门形护栏具有可伸缩性,使平时整车占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便于存放;护栏制作及操作简单,伸缩自由,方便实用。所以该手术器械车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手术器械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术器械车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实施例上托板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术器械车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实施例上托板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手术器械车第三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实施例上托板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手术器械车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如图2所示。四根立杆1的下部分别与矩形的下托板3的四角固定连接,四根立杆1的上部分别与矩形的上托板4的四角固定连接。左侧两根立杆1的中部之间设有侧下栏杆51,右侧两根立杆1的中部之间设有侧下栏杆51,前侧的两根立杆1中部之间设有前下栏杆52。左侧两根立杆1的顶部之间设有侧上栏杆53,右侧两根立杆1的顶部之间设有侧上栏杆53,前侧的两根立杆1顶部之间设有前上栏杆54。四根立杆1的下端分别设有脚轮2。侧下栏杆51和前下栏杆52护卫着下托板3,形成本手术器械车下部的无菌区域。侧上栏杆53和前上栏杆54护卫着上托板4,形成本手术器械车上部的无菌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美华,未经于美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91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