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过流保护、寿命终止自动脱扣及警示的接地故障断路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89468.4 | 申请日: | 2010-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4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陈贵;曾诚志;李凤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贵 |
主分类号: | H01H83/04 | 分类号: | H01H83/04;H01H71/24;H01H71/04;H02H3/08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李友福 |
地址: | 3256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保护 寿命 终止 自动 警示 接地 故障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地故障断路器,特别是具有过流保护、寿命终止自动脱扣及警示的接地故障断路器。
背景技术
现有普通的接地故障断路器(简称GFCI)通常都包括基座、设有插孔的上盖、漏电信号检测电路及受所述漏电信号检测电路控制而动作的机械保护脱扣机构、触头组件、接地组件、电源输入连接组件、负载连接组件等。不仅可以通过上盖的插孔为负载提供电源,还可以通过负载连接组件对连接在其上的负载供电。漏电信号检测电路以漏电信号放大集成电路为核心,整流桥及RC滤波电路为控制电路提供直流电源,漏电信号放大集成电路的控制输出端接至脱扣可控硅SCR1的触发极,脱扣可控硅SCR1串联在脱扣线圈T3的电源回路中,电源线L、N均穿过测试磁环线圈T1和中性磁环线圈T2,测试磁环线圈T1和中性磁环线圈T2的输出端均接至漏电信号放大集成电路。正常情况下电源线L、N的电流应该相等。一旦发生漏电事故,则电源线L、N电流产生差值,漏电保护装置中感应线圈监视其电流差,并将其转换成电压信号,经漏电信号放大集成电路放大后输出。一旦其差值大于某个设定阀值时,输出控制信号使脱扣机构动作,切断负载用电设备与电源线之间的连接,从而起到保护作用。但传统意义上的接地故障线路断路器不具备寿命终止期的保护功能,即指当本故障线路断路器线路中某些元件损坏后导致断路器寿命终止之时,应有恰当的反应,以此及时告诫使用者,此接地故障线路断路器已经失去其应有的中性线漏电保护的功能,应及时的作更换,并且能够强制切断负载侧的电源;否则,使用者会误认为其功能仍然正常,一旦出现漏电,就会存在着因触电而造成人身及财产损害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当内部某些元件特别是脱扣线圈出现断路情况时能进行故障指示的具有线圈断路故障指示功能的GFCI。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具有过流保护、寿命终止自动脱扣及警示的接地故障断路器,包括基座、设有插孔的上盖、漏电信号检测电路及受所述漏电信号检测电路控制而动作的机械保护脱扣机构,所述漏电信号检测电路包括测试磁环线圈T1、中性磁环线圈T2和以漏电信号放大集成电路为核心的漏电信号放大电路,整流桥D1-D4及RC滤波电路为漏电信号检测电路提供直流电源,所述漏电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与脱扣可控硅SCR1的触发极连接,脱扣可控硅SCR1串联在脱扣线圈T3的电源回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脱扣线圈T3和保险丝F1一起串联在整流桥的交流侧;所述接地故障断路器还设有强制脱扣机构和故障报警电路,所述强制脱扣机构包括强制脱扣电路和受其控制的机械强制脱扣机构,所述强制脱扣电路包括强制脱扣线圈T4和强制脱扣可控硅SCR2,强制脱扣线圈T4与强制脱扣可控硅SCR2串联后连接在负载电源线L1和N1上,所述机械强制脱扣机构与机械保护脱扣机构之间设有使机械保护脱扣机构脱扣的联动机构,故障报警电路包括由二极管D5及电阻R9和电容C8组成的半波整流滤波电路和接在该整流电源之间的开关三极管Q1及并联在开关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发光二极管LED2和光耦元件的串联支路,所述开关三极管Q1的基极经限流电阻R11与漏电信号检测电路的直流电源连接,光耦元件的输出与强制脱扣可控硅SCR2的触发极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磁脱扣线圈T3串联在整流桥的交流侧,因此,当电磁脱扣线圈T3出现开路故障或者整流桥及RC滤波电路和漏电信号放大集成电路中的元件出现故障,导致直流电源为零,受整流桥的直流电源控制的故障报警电路就会发出光信息提示使用者及时的更换,同时通过触发强制脱扣机构中的强制脱扣可控硅SCR2使得机械保护脱扣机构动作强制切断负载侧的电源,从而消除安全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贵,未经陈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94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