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按压式水龙头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89801.1 | 申请日: | 201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5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贺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贺礼 |
主分类号: | F16K21/06 | 分类号: | F16K21/06;F16K21/14;F16K1/00;F16K31/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压 水龙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压式水龙头。
背景技术
公知,现有的水龙头其开关都在出水口上方,使用者在用水前和用水后都必须拧开或拧紧开关,不可避免地将洗手前的污垢再次污染到洗后的手上。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达不到洗干净手的目的,所以在很多公共场所(尤其是公共厕所)出现了只开不关,任由水汩汩长流的浪费现象。同时,不论是螺旋式、扳手式还是抬启式水龙头,在关闭水龙头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造成大量的水白白流失。
另一方面,在公共场合打开龙头用水,人们往往不加思考的将水龙头开启到最大,但据实际测算:洗手、洗脸时水龙头只需开到1/5的位置就能满足需要,也就是说有4/5的水是白白的耗掉了。
虽然,现在出现了很多种类的感应式水龙头,能初步解决部分上述问题,但其价格普遍高达千元以上,很难在普通老百姓家里和公共场所大面积推广。
所以,现在市面上急需一种价格便宜,能自动关闭,按需供水,同时不会对手产生二次污染的水龙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现提供一种能再公共场所推广的节水性能良好、自动关闭、不会产生再次污染的按压式水龙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按压式水龙头整体由水龙头外壳、螺帽、压缩弹簧、方形键、垫片、节水栓、开关组成;
所述的按压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其开关在出水口下方,只需按压开关便会有水流出,在清洗手的同时将开关冲洗干净,而且使用后会自动关闭出水口;
所述的按压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节水栓同外壳呈锥形配合,可以根据开合的大小调整出水量,按需供水;
所述的按压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节水栓顶到最高点后,稍加旋转,可以固定到壳内部的十字形槽口,达到常开的目的;
所述的按压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螺帽可以根据当地水压和用水需要旋转到合适位置,控制压缩弹簧的弹力,从而控制自动关闭的时间;
所述的按压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开关外围有一圈小孔可以有效增大水压,同时将水引流顺着开关流下,洗手的同时清洗了开关。
由上述可见,本实用新型按压式水龙头有以下功能特点:结构简单,避免二次污染,按需供水,自动关闭,节水性能良好等。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晰地表达本实用新型按压式水龙头的优点及工作原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按压式水龙头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按压式水龙头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按压式水龙头的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按压式水龙头的外壳构造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按压式水龙头的节水栓示意图;
图中:1为外壳,2为螺帽,3为压缩弹簧,4方形键,5为垫片,6为节水栓,7为开关,11为水管连接螺纹,12为螺帽连接螺纹,13为十字形槽口,14为键槽,15为锥形孔,21为凸台,22为锥形头。
具体实施方式
装配时,先将节水栓6从外壳1上部的孔沿键槽14放入,然后套合上垫片5以及压缩弹簧3,并打入方形键4,接着沿螺帽连接螺纹12旋紧螺母2到适当位置,再将开关6从外壳的下端旋入节水栓的螺纹孔。最后将水管连接螺纹11连接到要使用的水管。(如图3所示)
在未使用的情况下,压缩弹簧3对节水栓6施加一定的力,使节水栓6的锥形头22同外壳内部的锥形孔15紧密贴合,达到止水目的。
在使用时,用手按压出水口下方的开关7,将节水栓6顶上一端距离,使其锥形头21脱离锥形孔15,水便从出水口流出,清洗手和开关7。(如图2所示)此后,由于压缩弹簧3本身的弹性,节水栓6便会逐渐贴紧锥形孔15,恢复止水功能。
如果在节水栓6顶到最高点后,稍加旋转,可以将节水栓6的方形凸台21固定到壳内部的十字形槽口13,压缩弹簧3便不能将节水栓6压下,从而达到常开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按压式水龙头的一个实例已经阐明,由本领域其他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和改进,都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贺礼,未经贺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98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