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汽车中门铰链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90805.1 | 申请日: | 201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3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海;彭自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康汽车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D3/02 | 分类号: | E05D3/02;E05D11/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0033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汽车 铰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微型汽车部件,尤其涉及微型汽车中门铰链。
背景技术
传统的微型汽车中门铰链,包括长连臂和短连臂,其中短连臂上形成有”U”形凹槽,该短连臂的右端经转轴与所述长连臂左端相铰接,并在长连臂上横向开有两个安装通孔,安装时,所述短连臂固定在汽车的B立柱上,所述长连臂的两个安装通孔中装有螺栓,从而将长连臂装在铰链安装板上,该铰链安装板固定在中门内板上,同时,在车体上装有中门限位器,以限制中门的外开角度。打开中门时,用手将其向外打开,此时长连臂与短连臂发生相对转动,两者发生相对转动的过程中,中门限位器现在长连臂的转动角度。然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所述中门限位器可能会失效,这样就不能限制中门的外开角度,而中门铰链也没有限制转动角度的功能,这样就会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隐患,为此,亟需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限制长、短连臂转动角度的微型汽车中门铰链。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型汽车中门铰链,包括长连臂和短连臂,其中短连臂上形成有”U”形凹槽,该短连臂的右端经转轴与所述长连臂左端相铰接,并在长连臂上横向开有两个安装通孔,其关键在于:在所述长连臂的左端设有限位片,该限位片位于所述转轴内侧,并设在短连臂的”U”形凹槽中,且限位片的末端向外弯曲。
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长连臂的左端设有限位片,该限位片位于所述转轴内侧,并设在短连臂的”U”形凹槽中,且限位片的末端向外弯曲。安装时,本实用新型的短连臂固定在B立柱上,长连臂经铰链安装板固定在中门内板上,且限位片朝向车体外部。打开中门时,所述短连臂与长连臂发生相对转动,转动一定角度后,车体上的中门限位器会阻止两者发生相对转动,同时,长连臂上的限位片与短连臂的”U”形凹槽槽底接触,这样就可进一步阻止短连臂与长连臂继续发生相对转动,限制两者的转动角度,从而增强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作为优化,将所述安装通孔设为长条形孔,这样就可方便地调整安装螺栓在安装通孔中的位置,从而间接消除制造误差,进而保证装配精度。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片与长连臂为一体结构。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通过在长连臂上增设限位片来限制与短连臂的转动角度,从而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斜视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微型汽车中门铰链,由长连臂1、短连臂2、转轴3和限位片4等部件构成,其中短连臂2上形成有”U”形凹槽2a,该短连臂的右端经转轴3与所述长连臂1左端相铰接。在长连臂1的左端一体形成有限位片4,该限位片4位于所述转轴3的内侧,并设在短连臂2的”U”形凹槽2a中,且限位片4的末端向外弯曲。为了便于安装长连臂1,在长连臂1上横向开有两个安装通孔1a,该安装通孔1a为长条形孔,这样就可调整安装螺栓在安装通孔1a的位置,从而保证装配精度,本实用新型的其余结构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康汽车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小康汽车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08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