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用于汽车的风力发电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91378.9 | 申请日: | 201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7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9 |
发明(设计)人: | 郁以骅 | 申请(专利权)人: | 郁以骅 |
主分类号: | F03D9/00 | 分类号: | F03D9/00;F03D3/00;B60L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海庆 |
地址: | 中国台湾基隆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汽车 风力 发电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构造,特别涉及一种可用于汽车的风力发电构造。
背景技术
节能减排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因而电动汽车也将陆续上市。由于电动汽车是采用电瓶蓄电后再用到电动机上,所以,电动汽车最主要的问题是续航力,电瓶愈多,续航力就愈长。但电动汽车如果装载过多的电瓶,不但车会过重且成本也会提高。
风力发电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图1所示,为现今常见风力发电机的外观图,其中左图为水平轴式风力发电机,右图则为垂直轴式风力发电机。一般的风力发电构造,大都安装在空旷地区,且须有适当强劲的风力,才能使得风车叶片旋转。风力发电的原理,就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通过加速器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
所以,针对上述现有风力发电机与电动汽车的实际情况,如何研发一种将二者有机结合,既不要太多电瓶,又能解决电动汽车续航力问题的创新构造,为相关业界再加以思索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汽车的风力发电构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汽车的风力发电构造,其包括由风轮叶片、左右二侧的风轮端板及风轮轴心制成的风轮组;所述风轮轴心的两侧尾端各突出二风轮端板之外,一尾端连接一轴承基座,另一尾端固接一大皮带盘的圆心孔并连接另一轴承基座,该两轴承基座固定于汽车车体;该大皮带盘通过传动皮带连接小皮带盘,小皮带盘固接于发电机的发电机轴心;该发电机固定于汽车车体,并通过电线与汽车的蓄电瓶连接。
所述风轮叶片为一个以上的长条板状,风轮端板为设有一个以上开孔的圆形板状,该一个以上的风轮叶片依风轮端板的圆心放射线等距离排列成整圈连接固结在一起,风轮轴心为一金属圆棒,穿设左右二风轮端板的圆心固结成一风轮组。
所述风轮叶片及风轮端板为金属或塑料材质制成。
所述风力发电构造的风轮组装设于汽车内,其下部伸出底盘钢板以下。
所述伸出底盘钢板以下风轮组的前方设有一用钢板制成的集风箱。
所述风力发电构造装设于汽车引擎盖与保险杆内的冷却水箱位置处,该风轮组的下部伸出保险杆以下。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汽车的风力发电构造,利用风力推动由风轮叶片、风轮端板及风轮轴心制成的风轮组旋转,通过大皮带盘及传动皮带,带动小皮带盘提高转速来促使发电机发电,再由电线将发电机发出的电力传输给汽车的蓄电瓶,供汽车使用并储存于蓄电瓶内,如此,汽车行进过程中再也不用为续航力的问题而担心,不但经济、环保,而且非常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今常见风力发电机的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汽车的风力发电构造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风轮组的横向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汽车底盘下的垂直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汽车引擎室内的垂直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汽车的风力发电构造,包括由风轮叶片1、左右二侧的风轮端板2及风轮轴心3制成的风轮组;其中,风轮叶片1为一具有几何断面的长条状金属板或塑料板制成,风轮端板2为圆形金属板或塑料板制成,圆形板内有许多几何形状开孔,可减少重量,并可使风轮组内空气对流排出;许多风轮叶片1是依风轮端板2的圆心放射线等距离排列成整圈,然后将许多风轮叶片1及风轮端板2连接固结在一起,风轮轴心3为一金属圆棒,穿越左右二块圆形风轮端板2的圆心,并与二块风轮端板2固结成一风轮组;当风轮组旋转时,会依整组的轴心线旋转,风轮轴心3也会一起旋转。
皮带盘及传动皮带为机械设备及汽车常用的一种零配件,且常为增加或减少转速使用,因大皮带盘直径×大皮带盘转圈数=小皮带盘直径×小皮带盘转圈数,所以如果大、小皮带盘的直径比为N倍时,大皮带盘旋转1圈=小皮带盘旋转N圈,此即为加速器的功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郁以骅,未经郁以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13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