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围箍式钢板桩围堰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91528.6 | 申请日: | 201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6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9 |
发明(设计)人: | 黎景光;谭可源;万平;魏伟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4 | 分类号: | E02D19/04;E02D27/14;E02D27/5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白云 |
地址: | 51063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围箍式 钢板 围堰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中桩与承台的施工平台,特别是一种围箍式钢板桩围堰平台。
背景技术
对于桥梁、码头等工程结构物的水中桩基础的施工,目前传统的方法一般是设置水上架空式钻桩平台、依托架空式钻桩平台来施工,桩基础完成施工后,须先拆除架空式钻桩平台、然后才能展开承台的施工;而承台常采用设置钢板桩围堰的方法施工,但钢板桩围堰却仅限于用于承台或墩身等下部结构部位的施工;因为水上桩基础和承台等的施工依托设施没有统一,必然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施工和拆除架空式钻桩平台占用的工期较长,也相应的加长了工期;钻桩平台本身的造价较大,又增加了工程总体造价;采用架空式钻桩平台的方法施工桩基础,属于水上施工方法,施工不安全因素(危险源)较多;施工和拆除架空式钻桩平台的施工不安全因素(危险源)较多,还耗费一定的能源,有一定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围箍式钢板桩围堰平台以及依托围堰平台的一体化施工方法,要解决在深水区域应用的承受围堰内压力为主、外包约束式的预应力钢板桩围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围箍式钢板桩围堰平台,包括一组钢板桩密集围合成的围堰和内支撑体系,内支撑体系支撑在围堰内侧,所述钢板桩的根部伸至围堰基底以下,钢板桩的顶部高于水面,相邻钢板桩的邻边相互咬合,所述围堰内部空间填充有填充物,环围堰外周至少有一圈钢束,其一端通过固定端锚具固定在固定端锚垫板,另一端通过张拉端锚具固定在张拉端锚垫板上,所述钢束还穿过固定在钢板桩外周突起部位的定位环。
所述填充物的填充范围是自河床底至水面以上。
所述内支撑体系包括内支撑杆和内围檩,所述内围檩环箍在围堰内壁,其底面焊接有三角形钢支撑,内壁上支撑有内支撑杆,所述内支撑杆为纵向内支撑杆和横向内支撑杆或纵向内支撑杆和斜向内支撑杆。
所述定位环内穿管道,所述钢束穿过管道。
所述管道或/和钢束环绕围堰一周后平直或弯折,弯折部位加转向器。
所述管道为塑料管、金属管或聚合物管,其内压注有防锈油、水泥浆或化学浆料。
所述钢束为钢绞线或钢丝绳。
所述固定端锚垫板位于张拉端锚垫板下面,且错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首先,本实用新型所提及的钢板桩围堰平台具有水上钻桩平台的功能,但在其上面施工桩基础,相当于在陆地上施工;该种平台挖除内部的填充材料后,又具有传统的水中围堰的功能。
其次,本实用新型所提及依托钢板桩围堰平台的一体化桩和承台的施工方法,可实现桩基础的施工和承台施工的合二为一,可简化施工工序、节省工程总体造价和工期、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施工方法。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提及的方法减少施工不安全因素(危险源)、应用范围广、对环境没有额外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桩和承台分别施工的缺点,解决了通过设置在围岩外围箍预应力钢束实现外包约束式的预应力钢板桩围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适用于水深8m以内的水中桥墩等各种工程结构物的水中桩基础与承台的施工,适合于适宜打设钢板桩的地质情况,适合于波浪不大的水文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平面示意图。
图3是图1A-A或图2B-B剖面图。
图4是钢板桩外立面局部示意图。
图5是图4C-C剖面图。
图6是图4D-D剖面图。
图7是图4E-E剖面图。
图8是钢板桩、定位环、管道、钢束平面连接详图。
附图标记:1-水面、2-钢板桩、3-内围檩、4-横向内支撑杆、5-纵向内支撑杆、6-斜向内支撑杆、7-填充物、8-管道、9-钢束、10-定位环、11-转向器、12-固定端锚具、13-固定端锚垫板、14-张拉端锚具、15-张拉端锚垫板、16-钢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15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