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硫化氢治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92105.6 | 申请日: | 2010-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3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2 |
发明(设计)人: | 王顺华;祁宾华;王城镇;潘志华;翟启世;李继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营市海嘉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28 | 分类号: | B65D90/28;B01D53/52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李夫寿 |
地址: | 257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硫化氢 治理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天然气行业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一种硫化氢治理装置
二、背景技术
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许多区块的油井采出液和伴生气内含有硫化氢,严重威胁到人员的安全。目前,大多数单位是从人员操作方面进行约束或者配备防护器具等,不能实现本质安全。也有些单位采取的化学中和法脱除硫化氢,由于要接触大量碱性腐蚀介质,不安全,同时药剂及其生成物对土壤有较严重污染,同时员工添加和更换反应液的劳动强度较大。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硫化氢治理装置。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储油罐、气水两相分离器、第一反应罐、第二反应罐、三级吸收反应器和管道。所述储油罐顶部经管道依次串联连接气水两相分离器、第一反应罐、第二反应罐后,与三级吸收反应器相连接;所述三级吸收反应器由三个相互密封的吸附器腔、第一处理腔和第二处理腔连接一起组成,所述吸附器腔、第一处理腔和第二处理腔均圆筒状结构或矩形箱体结构,其腔底部均设有尾端封堵的盘管,该盘管上设有通气孔,吸附器腔内盘管的前端延伸至腔外,第一处理腔内盘管的前端与吸附器腔顶部管道连通,第二处理腔内盘管的前端与第一处理腔顶部管道连通,第二处理腔顶部与检测管道相连通,所述吸附器腔、第一处理腔和第二处理腔内还放置有处理药剂。
其中,储油罐顶部管道上设有压力表。所述气水两相分离器、第一反应罐及第二反应罐的底部均设有放空管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1)该工艺选用的处理介质生产成本低,运行周期长,同时工人操作安全方便;
(2)处理剂饱和以后可随时进行更换,满足长期的运行的要求;
(3该装置主要介质为干性介质,对人体及环境没有影响。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三级吸收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一种硫化氢治理装置,包括储油罐1、气水两相分离器3、第一反应罐4、第二反应罐5、三级吸收反应器6和管道2。储油罐1顶部经管道2依次串联连接气水两相分离器3、第一反应罐4、第二反应罐5后,与三级吸收反应器6相连接;三级吸收反应器6由三个相互密封的吸附器腔61、第一处理腔62和第二处理腔63连接一起组成,吸附器腔61、第一处理腔62和第二处理腔63均圆筒状结构或矩形箱体结构,其腔底部均设有尾端封堵的盘管65,该盘管65上设有通气孔66,吸附器腔61内盘管65的前端延伸至腔外,第一处理腔62内盘管65的前端与吸附器腔61顶部管道连通,第二处理腔63内盘管的前端与第一处理腔62顶部管道连通,第二处理腔63顶部与检测管道7相连通;吸附器腔61、第一处理腔62和第二处理腔63内还放置有处理药剂64。储油罐1顶部管道2上设有压力表8。气水两相分离器3、第一反应罐4及第二反应罐5的底部均设有放空管线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营市海嘉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东营市海嘉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21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氯化氢电解的电解槽
- 下一篇:导热性树脂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