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轮滑板车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94231.5 | 申请日: | 201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4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杨莲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莲传 |
主分类号: | B62K17/00 | 分类号: | B62K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轮 滑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板车,尤指一种能便于转弯,易于停放,且可让前轮在转弯后自动复位的三轮滑板车。
背景技术
由于滑板车相当轻巧及具有极佳的机动性,因此,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而时下流行的滑板车,在踏板的前、后方分别装设有滚轮,且前滚轮枢接在立杆的下方,并凭借转动立杆上的把手以改变前进的方向。
然而,一般的滑板车主要为两轮的设计,在转弯并偏转立杆时,容易产生倾倒的情况;且在转弯后,使用者必须再转动立杆,以使前轮复位,在使用上相当不便。
再者,现有滑板车仅有前、后两轮,并不利于直立的停放,而纵然有墙壁或柱子可供倚靠,也容易因前滚轮向前滚轮而倾倒,造成停放上的困扰。
有鉴于此,为了改善上述缺点,使三轮滑板车不仅能让使用者在转弯时重心更稳固,易于停放,且可让前轮在转弯后自动复位,以方便操作,本实用新型设计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凭借人体倾斜的重量以使两个前轮转弯,并凭借一复位结构以使两个前轮能在转动后复位的三轮滑板车,俾能让使用者在转弯时重心更稳固,并方便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具有两个前轮及一个后轮的三轮滑板车,俾能在使用者没有骑乘时,能方便停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三轮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踏板,其前端设有一具有把手的立杆及一向前倾斜的延伸板,踏板的后端设有一后轮;以及
一车头,以可转动复位的方式与延伸板枢接,且该车头的左端枢接一左前轮,该车头的右端枢接一右前轮,以在使用者踩踏踏板并使踏板向左侧或右侧倾斜时,让踏板与车头连动形成一弯曲角度,从而向左转或向右转。
实施时,该延伸板由踏板的前端向前向下倾斜延伸而成,该延伸板设有一贯穿延伸板的枢孔,供与车头枢接。
实施时,该车头的底部设有一定位部,供定位一扭转弹簧,该延伸板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一左限位部及一右限位部,供限位扭转弹簧的两端。
实施时,该车头包括一上连接板、一下连接板、一左支杆及一右支杆,该延伸板夹置在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延伸板枢接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而左支杆形成在上、下连接板的左侧,右支杆形成在上、下连接板的右侧,且左支杆枢接左前轮,右支杆枢接右前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可凭借踏板的倾斜以带动车头转向,并凭借一复位结构以使车头在转动后自动复位,因此,能让使用者在转弯时重心更稳固,并方便操作。
2、本实用新型能以简单的结构达到转弯及自动复位的效果,因此,可有效节省生产制造成本。
3、本实用新型能在没有使用时,直接立在地面上,因此,可方便停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元件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外观图;
图4~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向右转时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三轮滑板车1;踏板2;延伸板21;枢孔211;左限位部212;右限位部213;定位管22;把手23;立杆24;车头3;上连接板31;下连接板32;定位部321;左支杆33;右支杆34;轴孔35;扭转弹簧4;左前轮5;右前轮6;后轮7;枢轴8。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三轮滑板车1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一踏板2、一车头3、一扭转弹簧4、一左前轮5、一右前轮6以及一后轮7。
该踏板2呈长形板状,踏板2的后端设有一后轮7,踏板2的前端设有一向前向下倾斜延伸的延伸板21。延伸板21的后侧设有一定位管22,供一具有把手23的立杆24的底部插入后,让立杆24结合在踏板2的前端;而该延伸板21上设有一贯穿延伸板21的枢孔211,且延伸板21的下方两侧分别形成一左挡板及一右挡板,该左挡板作为左限位部212,该右挡板作为右限位部2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莲传,未经杨莲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42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自行车双力同向自动离合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自行车车把保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