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通量微流控检测片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94299.3 | 申请日: | 201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4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崔大祥;王贤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康立达纳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69 | 分类号: | G01N33/569;G01N33/543 |
代理公司: | 上海衡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4 | 代理人: | 包文超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量 微流控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包括多个检测芯片的检测片,对待测样品进行高通量检测,实现对待测样品中所含分子快速检测,以提高后续判断的准确性。
背景技术
微流控芯片技术(Microfluidic Chip)是一项把生物、化学和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和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 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的技术。Manz和Widmer等人以微流控芯片为核心发明了一种高效快速的分离分析过程——微全分析系统(Micro Total Analysis Systems,μTAS)(Sensors and Actuators, B 1990,1,244-248)
针对临床检验、新药合成与筛选、生物医学中人类基因与疾病关系的研究中,待测样品具有干扰成分多、含量低等特性,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能显著提高样品的分析效率和灵敏度,并降低对检测器的要求。此外,微流控芯片技术还被应用于对细胞培养的研究和分析当中。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0810104603.0公开了一种微流细胞培养阵列及其应用,该阵列包括一个或多个微流细胞培养阵列单元,微流细胞培养阵列单元包括主沟道以及若干个与主沟道相连通的细胞培养单元,每个培养单元包含一扩散沟道和细胞培养室,细胞培养室通过扩散沟道与主沟道相连通。阵列不仅能够实现单细胞分离培养,而且在更换培养液或其它试剂的时候细胞始终处于零流速状态,为细胞的培养和观测特别是非贴壁细胞的培养和观测带来了便利。
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十倍、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体的总称。它们具有体形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容易变异及适应环境能力强等优点。
许多影响范围广、影响时间长且危害大的致病微生物的变异能力都尤为突出,如:禽流感病毒、手足口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当重大疫情发生时,需要对致病的病原体进行快速和准确的判断,以制定救治方案。目前尚没有一种检测装置能够实现对待测样品中所含分子的快速检测,以提高后续判断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通量微流控检测片,包括多个微流控检测芯片,在生物检测器的配合下,实现对待测样品中所含分子的快速检测,以提高后续判断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通量微流控检测片,包括本体、微通道和3个以上检测芯片。微通道和检测芯片设于本体,各个检测芯片与微通道连通。
微通道是平均径宽小于400μm的腔体。本实用新型的检测单元上微通道的平均径宽选择20-200μm,优先选择50-180μm,更优先选择70-150μm,这些平均径宽如:但不仅限于,70μm、75μm、80μm、75μm、90μm、95μm、100μm、105μm、110μm、115μm、120μm、125μm、130μm、135μm、140μm、145μm或150μm。本实用新型中,当微通道为槽型时,径宽应理解为微通道两侧槽内壁之间的宽度;当微通道为圆形截面的管道时,径宽应理解为微通道圆形截面的直径。
检测芯片为具有容置空间的器具,如:但不仅限于,槽、桶、盆、井和沉孔等,优先选择沉孔。
微通道与各个检测芯片依次联通,使待测样品从微通道一端进入依次经过各个检测芯片后从微通道的另一端退出。
每个检测芯片上结合有一种抗体,该抗体能特异结合待测样品中的一类细胞。细胞包括从多细胞生物体(如:动物或植物)体细胞、干细胞或细胞系(如:HeLa、CHO和BHK等)中分离出的单细胞,或通过体外组织培养后分离出的单细胞,也包括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微生物,如:但不仅限于,酵母菌、链霉菌、HIV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等。
抗体是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Ig分五类,即IgG、IgA、IgM、IgD和IgE。与免疫测定有关的Ig主要为IgG和IgM。
抗体的制备可以通过原核微生物(如: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表达后纯化、真核微生物(如:啤酒酵母、毕赤酵母和乳酸克鲁韦酵母等)基因工程菌表达后纯化或由动物细胞(如:中国仓鼠CHO、仓鼠BHK、鼠骨髓瘤细胞小鼠成纤维细胞、猴CV1细胞和人淋巴细胞等)等进行表达并纯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康立达纳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康立达纳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42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塑料模具
- 下一篇:一种注射器用密封胶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