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通道芯片检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94300.2 | 申请日: | 201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3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崔大祥;王贤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康立达纳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58 | 分类号: | G01N33/558 |
代理公司: | 上海衡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4 | 代理人: | 包文超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道 芯片 检测 装置 | ||
1.一种微通道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装置本体、1个以上检测芯片单元和磁体,所述检测芯片单元和所述磁体设于所述检测装置本体,所述磁体设于所述检测芯片单元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2个以上所述检测芯片单元位于磁体的同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2个以上所述检测芯片单元位于磁体的两侧。
4.一种微通道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装置本体、1个以上检测芯片单元和磁体;所述检测芯片单元和所述磁体设于所述检测装置本体;
所述检测芯片单元,包括微通道主体、样品容器、检测槽和对照槽,且互相连通;
所述磁体设于所述微通道主体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通道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芯片单元包括1个所述样品容器、1个以上的所述微通道主体、1个以上的所述检测槽和1个以上的所述对照槽,且至少有1个所述微通道主体的内腔、1个所述检测槽的内腔和1个所述对照槽的内腔与所述样品容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通道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主体内腔的平均径宽为20-200μ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通道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主体内腔的平均径宽为50-180μ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通道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主体内腔的平均径宽为70-150μm。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通道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主体内腔的平均径宽选自于70μm、75μm、80μm、75μm、90μm、95μm、100μm、105μm、110μm、115μm、120μm、125μm、130μm、135μm、140μm、145μm或15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康立达纳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康立达纳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430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