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铜包铝排热处理用台车卧式退火罐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94425.5 | 申请日: | 2010-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2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谢建新;董晓文;刘强;刘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孚信达双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7/00 | 分类号: | F27B17/00;C22F1/02 |
代理公司: | 烟台信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102 | 代理人: | 迟元香 |
地址: | 264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包铝排 热处理 台车 卧式 火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材料热处理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铜包铝复合材料退火用的工业热处理炉,专门用于铜包铝初处理坯、铜包铝中间母排、铜包铝成品排的热处理。
背景技术:
连铸铜包铝加工工艺主要包括拉拔、轧制以及热处理。针对常规尺寸为50mm、60mm的铜包铝棒坯和40×40mm、50×70mm的方坯,经过压力加工需达到规格为5×50mm、6×60mm、6×50mm、8×80mm的成品母排,材料的加工变形率达到70~80%。由于从坯料到成品加工需非常高的变形率,这就要求铸造坯料铸造组织良好,后续加工工艺合理,并且需要合理的退火工艺来消除变形应力,从而要求退火炉温度控制精确,炉膛内场温度分布均匀,在炉膛纵深方向各个区域温度无明显差异。退火炉满足升温速率控制到12~90℃/min,工作温度在550~600℃、保温24小时的工艺要求。普通外热式退火炉用于铜包铝排退火有炉内温度分布不均、操作不灵活、温度控制不精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铜包铝排热处理用台车卧式退火罐,包括:炉胆、炉胆内壁、炉盖、保温层,炉胆外壁与保温层之间设有多个加热元件,多个加热元件通过控制器分别与罐内温度监测系统相连,罐内温度监测系统分别包括控温偶、检测偶。
炉盖上设有抽气管、强制循环风机,抽气管分别于外置真空泵和充气系统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铜包铝排热处理用台车卧式退火罐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1、分区独立温控,分区同步加热,炉胆内温度分布均匀,可按预先设定的退火工艺曲线对升温--保温--降温--冷却全过程准确控制和记录。
2、风机加强对流,达到温度均匀的效果。该炉适用于有色金属铜、铝、铜包铝真空保护退火热处理,能充分满足其退火的工艺曲线,使退火后无氧化、消除应力、表面光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面说明:1、炉胆,2、炉盖,3、抽气管,4强制循环风机,5、炉胆内壁,6、充气系统,7、罐内温度监测系统,8、罐内温度监测系统,9、罐内温度监测系统,10、罐内温度监测系统,11、加热元件,12、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详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参见图1,本总成包括:炉胆1、炉盖2、抽气管3、强制循环风机4、炉胆内壁5、充气系统6、罐内温度监测系统7、8、9、10、加热元件11、保温层12。整个退火罐安装在标准台车式加热炉上,炉胆1、炉胆内壁5之间形成导流层;加热元件11位于台车加热炉保温层12与退火罐炉胆1外壁之间;强制循环风机4与炉盖2的连接部位采用PPM级气密性全密封结构,为气氛的安全使用创造了条件。工作时松开紧固螺栓移开炉盖,将工件置于炉胆1内。外置真空泵连接抽气管3,抽气管3与炉膛连通,当炉膛内部达到要求真空度后,关闭抽气管3的阀门,打开充气系统6充入保护气氛。退火工艺中的升温、保温、降温三个阶段及炉温调控采用微机智能调功控制,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实现全部操作过程的自动程序控制和自动记录。炉内工件温差控制在±5℃以内,被处理材料各部位机械性能一致。采用7.5Kw强循环风机4驱动罐内保护气体携带热量流通均匀,保证恒温,根据风量及流通域估算热流可在2秒钟内沿着导流层循环一次,这样可以使退火后的工件获得均匀的硬度和光亮的表面。退火罐根据加热元件11的分布状况可分四个区,罐内温度监测系统7、8、9、10位于四个区的中心位置,每个区包括一支控温偶,一支监测偶,加热元件。被控量即为每个区的控制热电偶监测到的温度,控制器经过当前设定值与实际值经PID运算后输出电流信号,从而形成闭环控制,实现分区独立温控,分区同步加热。罐内温度监测系统7、8、9、10可以控制相应的加热区进行功率调整,达到罐内温度纵深方向均匀度为±5℃,使操作安全可靠。工作流程一般为:装炉-预抽真空-通保护气-加热-保温-冷却-真空清洗-放气-出炉-下一个工作流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孚信达双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烟台孚信达双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44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蒸并联高效复合凝汽器
- 下一篇:回转窑头与进排气管间的旋转密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