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型PET打包带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94466.4 | 申请日: | 201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1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新大成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63/10 | 分类号: | B65D63/10;B32B27/36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崔滨生 |
地址: | 2663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型 pet 打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PET打包带。
背景技术
PET打包带,又称PET塑钢带,是以聚对苯乙二醇酯为主要原料加工制作而成,是目前最流行的替代钢带、钢丝、PP打包带的新型环保包装材料。现有技术中,PET打包带的带体为单层结构,该层广泛采用PET原生料或PET回收料直接挤出成型,这种单层结构PET打包带对于普通轻、重负荷物品包装一般没有问题,然而对于出口物品及包装质量要求高的轻、重包装,如棉花等物资的包装,普遍存在拉伸强度不高、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不够、接头焊接点不牢的问题,包装物品炸包、胀包等现象时有发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型PET打包带,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拉伸强度不高、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不够等问题。
为了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型PET打包带,包括带体,所述带体由中间芯层和两侧层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中间芯层为PET层。
所述两侧层为PET层。
所述两侧层为复合PET层。
所述中间芯层的厚度为所述带体厚度的1/2~2/3,所述两侧层的总厚度为所述带体厚度的1/3~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复合型PET打包带,通过在中间芯层两侧设置两侧层,使PET打包带带体呈三层结构,成型后各层之间相互作用,有效地增强了带体整体拉伸强度、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
2、两侧层可为PET层或复合PET层,尤其是为复合PET层时,由于复合PET层为改性添加高粘度助剂(如巴斯夫扩链剂)的复合PET层,能大大增强原料粘度,从而提高其整体拉伸强度,经试验表明,复合型PET打包带拉伸强度可高达500MPa,断裂伸长率小于12%,可广泛应用于棉花等包装质量要求较高的物品及出口物品等的捆扎打包。
2、中间芯层为PET层,可由PET原生料或PET回收料挤出成型,尤其是采用PET回收料,如瓶片料,可大大降低原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中,1、带体;11、中间芯层;12、两侧层;h、带体厚度;h1、中间芯层厚度;h2、h3、两侧层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复合型PET打包带,包括带体1,带体1由中间芯层11和两侧层12构成。
本实施例复合型PET打包带,通过在中间芯层两侧设置两侧层,成型后使PET打包带带体呈三层的复合型结构,各层之间相互作用,有效地增强了带体整体拉伸强度、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中间芯层11为PET层。
具体而言,中间PET层可由PET原生料或PET回收料经熔融挤出并由过滤器过滤制得,优选由PET回收料挤出成型,如瓶片料,可大大降低原料成本。当然,也可采用其它方式制得,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所述两侧层12为PET层。此层的PET层可由PET原生料或PET回收料经熔融挤出并由过滤器过滤制得,优选由PET回收料挤出成型,如瓶片料,可大大降低原料成本。当然,也可采用其它方式制得,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所述两侧层12为复合PET层。复合PET层可以由改性添加助剂的高粘度PET原料经熔融挤出并由过滤器过滤制得,该助剂可以为高斯夫扩链剂或其它扩链剂,能大大提高原料粘度,从而使两侧层12与中间芯层11挤出成型为本实施例复合型PET打包带时,更有效地提高整体带体1的拉伸强度、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
中间芯层厚度h1为带体厚度h的1/2~2/3,两侧层12的总厚度,即图中所示h2和h3的总和为带体厚度h的1/3~1/2。这样一来,能使两侧层12充分包覆在中间芯层11的两侧,有效地提高带体1的拉伸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新大成塑料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新大成塑料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44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会聚底部电极环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