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润滑泵卸压阀及使用该润滑泵卸压阀的润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96042.1 | 申请日: | 201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7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赵冬章;陈龙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冬章 |
主分类号: | F16N23/00 | 分类号: | F16N2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浩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 泵卸压阀 使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润滑泵卸压阀及使用该润滑泵卸压阀的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集中润滑技术中,为保证分配器正常工作,油箱内润滑泵出油口常设有卸压阀结构。该结构要求润滑泵运转结束后,主油路必须卸压,主油路末端的分油器才能向各润滑点供油。因此,在这种结构中,需要在油箱内泵出油口处设置一个卸压阀,市场上常见的卸压阀见于德国VOGEL KFU2—40型商用车辆底盘集中润滑系统及专利号为ZL00247891.9的实用新型专利“润滑系统的自控平衡式卸荷阀”,主要是由滑阀体、二位三通滑阀芯、双弹簧锥阀及锥阀座等组成。该结构形式的卸压阀解决了主油路卸压难题,但其弹簧式支撑结构使锥阀往复运动精度较差,常常与锥阀座上卸压孔密封不严,引起润滑泵运转中油液严重泄漏,致使润滑泵无法向主油道输送油液。而后公开的专利号为ZL00248280.0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自控平衡式卸荷阀”把二位三通滑阀和双弹簧锥阀简化成了一弹簧支撑下往复移动的伞形弹性密封碗式结构,这种结构虽然简单,但其弹簧式支撑结构使伞形碗往复运动精度仍然较差,仍然无法保证润滑系统的可靠工作。
专利号为200720089156.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卸压式润滑泵卸压阀,主要有滑阀体、滑阀芯、卸压弹簧及阀座组成,滑阀芯下端盲孔口焊接有一滤网,滑阀芯轴间下部径向设有与所述盲孔相通的对穿节流孔,所述轴间套设有减振垫圈,所述的轴间与出油口对应装入滑阀体中,所述的滑阀芯上端盲孔内固定设置有一轴向弹性密封块,滑阀芯与阀座之间设置有卸压弹簧,所述的阀座上设置有一卸压口,润滑泵在停机状态下,所述的弹性密封块与滑阀芯固定连接在一起,因而确保了所述弹性密封块与阀座卸压口之间的对中精度,从而确保卸压阀在润滑泵运转时可靠密封。
上述卸压式润滑泵卸压阀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润滑泵运转中油液从卸压口泄漏的问题,但是,由于其对穿节流孔在打开的同时所述的弹性密封块封闭所述的卸压口,所述的对穿节流孔的打开和所述的卸压口的封闭是同时进行的,所述的卸压口与所述的对穿节流孔有一段时间是相贯通的,在这各时间段内,油液可能会在润滑泵的作用下从所述的卸压口漏出,因此上述的卸压式润滑泵卸压阀还是没有彻底解决润滑泵运转中油液从卸压口泄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泵卸压阀,以彻底解决润滑泵运转中油液从卸压口泄漏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润滑泵卸压阀的润滑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润滑泵卸压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润滑泵卸压阀,包括滑阀体及滑阀芯,滑阀体的一端设置有阀座,所述的滑阀体远离所述的阀座的一端具有进油口,另一端具有出油口,所述的滑阀芯靠近所述的阀座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轴向盲孔,另一端形成活塞结构,所述的活塞结构上具有与所述的轴向盲孔相通的径向通孔,所述的活塞结构的外周面与所述的滑阀体的内壁面滑动配合,滑阀芯位于所述的活塞结构之后的部分与所述的滑阀体滑动密封配合,所述的滑阀芯的周向上设置有与其轴向盲孔相通的卸压孔,所述的滑阀体的周向上设置有贯通其内外壁面的卸压口,所述的滑阀体靠近所述的活塞结构的一端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的滑阀芯的初始位置的限位台肩,所述的滑阀芯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的卸压孔与卸压口对应贯通,所述的滑阀体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用于在所述的滑阀芯受到上游润滑泵的泵油压力移动并且封闭所述的卸压口后将所述的滑阀体的进油口与出油口导通的环槽,所述的滑阀芯与阀座之间顶装有卸压弹簧;所述的滑阀芯的外周面上对应所述的卸压孔处和/或所述的滑阀体的内壁面上对应所述的卸压口处设置有周向的卸压环槽。
所述的活塞结构的外周面与所述的滑阀体的内壁面之间具有阻尼间隙。
所述的活塞结构上具有贯通前后端面的阻尼孔。
所述的滑阀芯靠近阀座的一端的端面上和/或所述的阀座靠近滑阀芯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的卸压弹簧发生径向位移的导向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冬章,未经赵冬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60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油位控制器
- 下一篇:可调节墙面机电末端内凹式托盘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