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LED伍德灯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96135.4 | 申请日: | 201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5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翟贵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同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刘玲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led 伍德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LED伍德灯。
背景技术
伍德灯作为皮肤科临床常用的检测装置,应用十分广泛。对头癣、花斑癣、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红癣、腋毛癣、痤疮、白癜风、黄褐斑等色素异常性疾病、某些皮肤肿瘤、卟啉代谢异常性疾病等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其原理是通过含氢化镍的滤片获320-400nm长波紫外线,根据病变部位对WOOD光的荧光反应进行临床诊断的设备。伍德灯具有费用低、治疗时间短、见效快、效率高的优点,而且操作时不直接接触检查部位,具有无痛苦、无传染性等优点,适合各个年龄段的患者。
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是进口的伍德灯,其主要由矩形壳体、嵌装于矩形壳体表面的放大镜,安装于壳体内部并位于放大镜两侧的四根伍德管构成。其在使用中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伍德管的光谱宽,效果欠佳;体积大,重量大,不便握持操作;需接交流电源,不便出诊使用;能耗高,易损坏,使用寿命短。另有一种由圆形伍德管制造的伍德灯,其仅为外形上的改进,较为美观,但仍存上述诸多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紫光LED作为光源的伍德灯,其具有光谱纯,轻便,能耗低,寿命长,使用方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LED伍德灯,包括壳体、放大镜及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圆形观察头及其下部手柄构成,在观察头外表面嵌装所述放大镜,在观察头内表面位于放大镜的外圆周通过环形灯架均布安装一组紫光LED,该一组紫光LED尾端均安装在位于环形灯架内的环形散热块上。
而且,电源为安装在手柄内的电池组,在手柄外部设置有紫光LED开关。
而且,所述环形灯架外表面呈锥形,各紫光LED均垂直于环形灯架的外表面安装,多个紫光LED呈向下聚拢状。
而且,在所述环形灯架上安装有封盖于紫光LED表面的聚焦镜。
而且,在环形灯架上还均布安装有白光LED。
而且,在手柄尾端安装有一供电充电插座。
而且,在壳体的圆形观察头下部同轴安装有定焦镜筒,该定焦镜筒的高度同于所述放大 镜焦距。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新型LED伍德灯,采用紫光LED作为UVA光源,突破了以往紫光灯管的安装及使用的局限性,体积小巧,重量轻,操作方便;紫光LED光谱纯,不易干扰;还具有能耗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同时采用直流电源,便携性佳,使用安全,适于出诊使用。
2、本新型LED伍德灯,其紫光LED的尾端均安装于散热块上,有效解决了紫光LED由于功率高而造成的散热不良问题,提高紫光LED的使用安全性,同时防止各塑料部件的受热变形,延长装置使用寿命。
3、本新型LED伍德灯在环形灯架上安装有封盖于紫光LED表面的聚焦镜,其可有效克服LED的光线发散,保证光线强度,并通过采用锥形的灯架,使各紫光LED的光线聚集在放大镜的焦距位置直径为60mm的检查上区域,提高有效检查区域的光线强度。
4、本新型LED伍德灯在环形灯架上还均布安装有白光LED,可用于普通皮肤科的检查,增加本装置的适用性。
5、本新型LED伍德灯在壳体的圆形观察头下部同轴安装有定焦镜筒,诊断时可方便的将放大镜定位于其焦距位置,便于观察,而且易于在诊断过程保持伍德灯的稳定性,从而便于医生对病变部位进行拍照留档。
6、本新型LED伍德灯在手柄尾端安装有一供电充电插座,从而实现交、直流两用,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7、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紧凑,轻巧便捷,使用方便,外形美观,效果良好,寿命长,具有较高的创新性,是现有伍德灯的更新替代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B-B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新型LED伍德灯,包括壳体、放大镜及电源。参见图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同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同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61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CT机床多接口连接板
- 下一篇:电动额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