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稳定杆限位圈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97285.7 | 申请日: | 201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6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地;姜鸿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国弹簧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21/055 | 分类号: | B60G21/055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47 | 代理人: | 刘卫宇 |
地址: | 2019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稳定 限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稳定杆的限位圈。
背景技术
汽车稳定杆是汽车底盘悬架系统的重要零件。为避免汽车稳定杆在汽车行驶时产生横向移动,在汽车稳定杆上通常设有限位圈和卡箍。现有的限位圈是一个圆环,当限位圈压紧在汽车稳定杆的杆身时,该限位圈压紧部形成的凸耳与卡箍的一对箍耳会发生干涉,从而使限位圈不能与卡箍抵靠,降低了限位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稳定杆限位圈,该限位圈在安装到汽车稳定杆上时其压紧部形成的凸耳不会与汽车稳定杆的卡箍的一对箍耳发生相互干涉,从而提高限位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稳定杆限位圈,该汽车稳定杆限位圈与套在该汽车稳定杆上的卡箍相邻,该卡箍具有一对箍耳;该限位圈包括限位圈本体,该限位圈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压紧部,其特点是,该限位圈本体与卡箍相对的端面上位于两个压紧部的部位设有凹槽。
上述限位圈,其中,每一凹槽的深度设置为当所述限位圈压紧在汽车稳定杆上时,所述压紧部形成的凸耳与所述卡箍的一对箍耳互不干涉。
上述限位圈,其中,每一凹槽的长度大于该限位圈被压紧在所述汽车稳定杆上时所述压紧部形成的凸耳部分的长度。
上述限位圈,其中,每一凹槽的宽度等于所述限位圈本体的厚度。
上述限位圈,其中,所述两个凹槽相互对称地设置。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汽车限位圈本体与卡箍相对的端面上设置了一对凹槽,当限位圈压紧在稳定杆时,其压紧部形成的凸耳可以避开卡箍的箍耳,从而使限位圈本体与卡箍相对的端面与卡箍贴合,提高了使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圈压紧到稳定杆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圈压紧到稳定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圈与套在该汽车稳定杆上的卡箍相邻。限位圈包括限位圈本体1,限位圈1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压紧部10,限位圈本体1与卡箍相对的端面11上位于两个压紧部10的部位设有凹槽12,从而在该端面11上形成两个凸起的受力面13。在限位圈1与卡箍2装配到汽车稳定杆3的时候,该两个凸起的受力面13抵住卡箍的橡胶衬套。每一凹槽12的深度设置为当限位圈压紧在汽车稳定杆上时,压紧部10所形成的凸耳14与卡箍的一对箍耳互不干涉。
限位圈1在装配到汽车稳定杆之前,其横截面呈圆环形,如图1所示。图2示出了在限位圈1压紧到汽车稳定杆之后,限位圈本体的压紧部10所形成的一对凸耳14。每一凹槽12的长度应大于该限位圈被压紧在汽车稳定杆上时压紧部形成的凸耳部分的长度。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一凹槽12的宽度等于限位圈本体1的厚度,两个凹槽12相互对称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圈在使用时首先将限位圈套到汽车稳定杆上,把限位圈定位到正确的位置后再进行压装,然后将卡箍装配到汽车稳定杆上。由于限位圈与卡箍相对的端面在位于压紧部的部位设有凹槽,当压紧部压紧形成凸耳时,由于凹槽面低于受力面,因此形成的凸耳不会与卡箍的一对箍耳干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国弹簧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国弹簧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72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船客舱自动通风装置
- 下一篇:防爆气门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