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浓度、高粘度污泥的刮泥设备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20299060.5 申请日: 2010-08-20
公开(公告)号: CN201753281U 公开(公告)日: 2011-03-02
发明(设计)人: 杨晓松;刘峰彪;宋文涛;汪靖;周连碧;邵立南;金尚勇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主分类号: C02F1/52 分类号: C02F1/52
代理公司: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代理人: 郑立明;赵镇勇
地址: 100044 北京市***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浓度 粘度 污泥 设备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浓度泥浆法(HDS)的配套刮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高浓度、高粘度污泥的刮泥设备。

背景技术

刮泥机是一种排泥设备,主要有中心传动刮泥机、周边传动刮泥机等,主要应用于钢铁、冶金、矿山、水处理等行业。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刮泥机的适用对象主要是低浓度(含固1~2%)、低粘度(1~5泊)的污泥,对于高浓度(含固20~25%)、高粘度(50~10000泊)的污泥往往造成压耙等故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刮泥效率高的高浓度、高粘度污泥的刮泥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高浓度、高粘度污泥的刮泥设备,布料筒、溢流装置、传动及提升装置和传动轴,所述布料筒设在浓缩池的中部,所述布料筒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溢流装置设在浓缩池的上口的边缘;所述传动轴的下端连接有刮泥耙和付耙,所述刮泥耙贴近所述浓缩池的池底,所述浓缩池的池底设有渣斗,所述付耙贴近所述渣斗的侧壁和底壁。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浓度、高粘度污泥的刮泥设备,污水由进水管进入布料筒与絮凝剂进行充分反应后,污泥沉降到池底,通过刮泥耙将污泥挂入渣斗,渣斗设有付耙对渣斗中的污泥进行刮集,通过排泥管进行排泥。上部的上清液通过溢流装置收集后,可回用于生产。具有结构简单、刮泥效率高、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高浓度、高粘度污泥的刮泥设备,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包括布料筒、溢流装置、传动及提升装置和传动轴,所述布料筒设在浓缩池的中部,所述布料筒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溢流装置设在浓缩池的上口的边缘;所述传动轴的下端连接有刮泥耙和付耙,所述刮泥耙贴近所述浓缩池的池底,所述浓缩池的池底设有渣斗,所述付耙贴近所述渣斗的侧壁和底壁。

所述的布料筒为上大下小的变截面筒状结构,布置在浓缩池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布料筒上口高于所述溢流装置的上缘。

工作桥、走台及栏杆设在浓缩池的上口,所述传动及提升装置设于所述工作台上。

该设备还包括自控系统,所述自控系统包括PLC、人机界面、刮泥运行阻力监测单元、底流浓度监测单元、电器过力矩保护装置。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包括溢流装置1、刮泥耙2、付耙3、布料筒4、传动及提升装置5、工作桥6、渣斗7、走台及栏杆8、进水管9和自控系统等装置。

所述的污水由进水管9进入布料筒4与絮凝剂进行充分反应后,污泥沉降到池底,通过刮泥耙2将污泥挂入渣斗7,渣斗7设有付耙3对渣斗中的污泥进行刮集,通过排泥管进行排泥。上部的上清液通过溢流装置1收集后,可回用于生产。

进水管9布置在池子的上部插入布料筒4,进水输送方式为敞开式,将污水输送到布料筒4;

布料筒4布置在浓缩池的上部中间位置,采用变截面设计,进水以水平的方式进入浓缩池的沉积层以下,在池中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流入溢流装置1,污泥沉积到池子的底部;

刮泥耙2布置在浓缩池的底部,将沉积在池子底部的污泥刮到渣斗7中;

渣斗7布置在池子的最底部,设有付耙3,避免污泥的淤积和堵塞,沉积的污泥通过排泥管进行排泥;

自控系统包括PLC、人机界面,刮泥运行阻力、底流浓度的监测设备和电器过力矩保护装置等,实现监测数据的输入,信号输出,集中显示和控制等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

污水由敞开式进水管9进入布料筒4,通过变截面的作用,对流速进行了合理的控制,PAM絮凝反应充分。同时水以水平的方式进入浓缩池的沉积层以下,通过沉积层的截留,进行了高效的固液分离。污泥沉降到池底,通过无缝管构成的三角型结构的刮泥耙2将污泥挂入渣斗7,渣斗7设有付耙3对渣斗中的污泥进行刮集,通过排泥管进行排泥。上部的上清液通过溢流装置1收集后,可回用于生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能够根据监测的刮泥运行阻力、底流浓度的变化,自动调节絮凝剂的添加量。有电器过力矩保护装置,能自动升降耙,当有较大阻力或发生故障时,会及时发出报警和自行立即停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目前常用的刮泥机处理高浓度(20~25%)、高粘度(50~10000泊)的污泥时造成的压耙等技术难题,具有结构简单、刮泥效率高的特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未经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90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