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深长内腔清理的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99131.1 | 申请日: | 201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6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杨帆;李剑峰;王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8B7/04 | 分类号: | B08B7/04;B08B5/02;B08B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6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深长 清理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深长内腔清理的工具。
背景技术
复杂的液压零件,通过多个孔系相交,形成油路。我所生产的多类型液压作动器铝合金壳体,其上细长油路孔多为Φ2~Φ8mm,长度最深达190mm,孔系相交、内腔沟通复杂。机械加工深孔后,铁屑和污物残留在较深内腔,难以清除。尤其是在盲孔末端,通过多次进刀,切屑被挤压在钻尖部位,无法清理。在使用中,经过油路循环,污物充斥在液压油回路中,多次发生污染油路、增大磨损的故障。为此,需要设计制作一种清理工具,直达切屑堆积部位,在介质中清理切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设计制作一种用于深长内腔清理的工具,改善清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深长内腔清理的工具,包括转接头1、压套2、喷嘴3和防护套管4四部分,其特征是,转接头1一端安装在压缩空气出口端,压套2安装在转接头1另一端;喷嘴3固定连接在压套2内孔中;喷嘴3末端开有侧向开口31,并带有底部清理工具32;防护套管4紧套在喷嘴3上,露出喷嘴3的侧向开口。
所述转接头1的内孔用于通过气流,其直径为3~4mm。
所述喷嘴3为抗蚀性能、防锈性能好,直线度高的毛细管;喷嘴3加上塑料套管后的直径与所加工内腔间间隙≥1.5mm;喷嘴3可更换长度和底部清理工具32。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工具适用于细长盲孔、深长相交孔、较深内腔等部位残留物的清理,清理效果显著改善;且带保护结构,避免损伤内腔壁。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深长内腔清理工具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工具的转接头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压套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喷嘴和防护套管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喷嘴末端型式1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喷嘴末端型式2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一种用于深长内腔清理的工具,包括转接头1、压套2、喷嘴3和防护套管4四部分,其特征是,转接头1一端安装在压缩空气出口端,压套2安装在转接头1另一端;喷嘴3固定连接在压套2内孔中;喷嘴3末端开有侧向开口31,并带有底部清理工具32;热缩管4紧套在喷嘴3上,露出喷嘴3的侧向开口。
如图2,所述转接头1的内孔用于通过气流,其直径为3~4mm。
如图4,所述喷嘴3为1Cr18Ni9Ti材料毛细管,管外径与压套2的内孔直径一致;喷嘴3加上防护套管4后的直径与所加工内腔间间隙≥1.5mm;喷嘴3可更换长度和底部清理工具32,零件浸泡在清洗介质中,压缩空气引入到零件切屑存留部位,在清理部位产生气泡,使切屑逐渐松动、脱落,直至清除。
如图5、图6所示,喷嘴3的末端可有多种型式,如侧向开口加尼龙丝毛刷(型式1),或侧向开口加底部防护板(型式2),等。
以清理某零件为例,需清理内孔Φ6mm,深130mm,盲孔底部积屑。实际操作时,动力来源于生产现场压缩空气,通过转接头1安装在压缩空气出口端;将零件浸泡在水基清洗液中。先用末端型式1的喷嘴3,侧向开口对准切屑存留部位,打开压缩空气,轻微晃动该清理工具,毛刷刷动积屑,在清理部位产生气泡,使切屑逐渐松动、脱落。换用末端型式2的喷嘴3,轻微晃动清理工具,直至切屑全部清除;工具带防护套管4,避免损伤内腔壁。采用内窥镜检测内腔,检测结果完全满足工序间清理要求,证明该工具直达积屑存留部位,清理切屑,是一种方便、有效的加工工具,改变了以往无法清理的状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91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