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压电器的脱扣电磁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99294.X | 申请日: | 201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0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林建荣;奚泓;贾峰;曾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凯隆电器有限公司;苏州万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32 | 分类号: | H01H71/3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006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压电器 电磁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扣电磁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低压电器的脱扣电磁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断路器或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等类似的智能开关电器中,都装有用于脱扣的脱扣电磁铁装置。在短路或过载时,控制部分发出信号,脱扣电磁铁装置能快速断开电路。
脱扣电磁铁装置由线圈、衔铁、铁芯、弹簧和装有这些部件的壳体形成,作为开关电器内部部件,其体积、经济和技术性能直接影响了开关电器的性能。
比较常见的脱扣电磁铁装置是螺管式脱扣电磁铁装置。由于采用螺管形式,极面处于螺管线圈内部,如需要增大极面或者增加线圈,则脱扣器的体积将会增大很多。同时这种脱扣电磁铁装置外壳是导磁材料,形状复杂,加工比较麻烦。
现有的脱扣电磁铁装置还有采用单线圈形式,主副磁路同向分布,靠调节永磁体位置来实现调节保持力大小的结构形式。但是这种结构由于采用单线圈,占用体积就比较大。
在专利文献US200205879中提及了一种双线圈形式的脱扣电磁铁装置, 描述了装有磁路极化的永久磁铁的电磁脱扣装置,其铁芯设计成L型的两瓣相对而置,线圈被缠绕在一个U形结构半封闭的绝缘骨架上,并紧贴着磁轭的侧面。
上述设计能有效解决有效减少体积,但是上述技术方案把线圈、骨架及磁轭需做成一个整体,不利于生产时检验和互换。同时其辅助磁路的气隙完全取决L型的弯曲尺寸,无法进行后期调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压电器的脱扣电磁铁装置,不仅占用体积小,且能方便地调整辅助磁路的气隙。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低压电器的脱扣电磁铁装置,包括衔铁和铁芯,所述衔铁或铁芯上设置有线圈,其中,所述衔铁或铁芯包括呈方形状排列的第一磁轭、第二磁轭、第三磁轭和第四磁轭,所述方形状铁芯内放置有永久磁铁A,所述永久磁铁A和第三磁轭间形成有第一气隙,所述永久磁铁A和第四磁轭间形成有第二气隙。
上述的低压电器的脱扣电磁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磁轭和第二磁轭为“T”字型的磁轭,所述第一磁轭和第二磁轭上都设置有一个线圈及骨架,所述线圈顶住永久磁铁A。
上述的低压电器的脱扣电磁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气隙和/或第二气隙间设置有可以调整厚度的不导磁垫片。
上述的低压电器的脱扣电磁铁装置,其中,所述不导磁垫片为不同厚度的铜垫片。
上述的低压电器的脱扣电磁铁装置,其中,所述第三磁轭和第四磁轭上覆上一定厚度的不导磁材料。
上述的低压电器的脱扣电磁铁装置,其中,所述衔铁外表面包括第一极面和第二极面,所述第一极面和“T”字型第一磁轭的上表面相对安放,所述第二极面和“T”字型第二磁轭的上表面相对安放。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压电器的脱扣电磁铁装置,通过采用方形状铁芯减小电磁铁的体积,所述永久磁铁A和第三磁轭间、第四磁轭形成有气隙以便调整辅助磁路的气隙大小。此外,主磁路的第一磁轭和第二磁轭为“T”字型的磁轭,可以有效增大极面面积,同时可以使线圈和骨架与磁轭自由分离,把线圈和骨架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件进行生产检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低压电器的脱扣电磁铁装置整体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脱扣电磁铁铁心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脱扣电磁铁的主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脱扣电磁铁的左视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脱扣电磁铁的俯视剖面图。
图中:
2 衔铁 3 推杆 4 弹簧
5a 第一极面 5b 第二极面 6a 第一磁轭
6b 第二磁轭 7a 第一骨架 7b 第二骨架
9a 第三磁轭 9b 第四磁轭 10a 第一气隙 10b 第二气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3为本实用新型脱扣电磁铁的主视剖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脱扣电磁铁的左视剖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脱扣电磁铁的俯视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凯隆电器有限公司;苏州万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凯隆电器有限公司;苏州万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92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硅整流器件的复合内钝化层结构
- 下一篇:一种无弧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