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血透导管碘液微型盖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99820.2 | 申请日: | 201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3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张留平;杨金芳;高民;王越;李健梅;佘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14 | 分类号: | A61M1/14;A61M39/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黄雪兰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管 微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透导管碘液微型盖。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高龄维持性血透患者日益增多和血透患者寿命不断增加,长期血透导管逐渐成为血透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之一,其临床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大量研究表明长期血透导管感染率高达8.3/1000次透析以上,而一旦发生导管感染,轻者局部红肿热痛,重者全身寒战发热,引起脓毒血症,若抗生素治疗无效则需拔除导管,感染难以控制的话甚至导致患者死亡。长期血透导管感染既增加患者的病痛又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
导管感染途径最主要是导管接头处的细菌污染,大约70%的导管相关感染是由污染接头的细菌引起。目前,国内外尚无预防长期血透导管接头细菌感染的相关产品,常规只是在患者血透治疗前后用碘伏棉签对导管接头进行消毒,而血透治疗结束后,患者的导管接头只是用无菌塑料帽封闭,难以杜绝透析间期导管接头周围的细菌污染和滋生。据统计,2008-2009年,我血透中心长期血透导管的感染率为4.5/1000次透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透析期间导管周围细菌滋生和被污染,从而降低导管感染率的血透导管碘液微型盖。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血透导管碘液微型盖,包括:盖本体,在盖本体的底部中央设有导管塞,在盖本体的底部设有饱吸碘伏液的棉垫或海绵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被封闭在血透导管接头上后,能够在透析间期对长期血透导管口周围的细菌起到持续杀灭作用,以期降低长期血透导管感染率。经过临床使用血透导管碘液微型盖,长期血透导管感染率为0.5/1000次透析,明显低于血透导管碘液微型盖使用前的感染率。说明长期血透导管碘液微型盖可能够减少长期血透导管感染。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止透析间期导管周围细菌的污染和滋生,从而降低导管感染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血透导管碘液微型盖,包括:盖本体1,在盖本体1的底部中央设有导管塞11,在盖本体1的底部设有饱吸碘伏液的棉垫或海绵垫2。
本实用新型所述血透导管碘液微型盖的制作过程如下:
准备器材:2个用于封闭长期血透导管的普通无菌塑料帽、医用棉球或医用海绵、碘伏液、无菌眼科镊、无菌弯盘、无菌手套、医用口罩和帽子。
具体操作:操作者戴医用口罩和帽子,采用无菌操作技术,戴无菌手套,取出无菌塑料帽备用,打开无菌弯盘,放入医用棉球1至2个,将碘伏液倒入无菌弯盘10毫升,将医用棉球或医用海绵浸透碘伏液,用无菌眼科镊在浸透碘伏液的医用棉球或医用海绵上取3至5毫米宽,10毫米长的碘伏液棉条或海绵条,将碘伏液棉条或海绵条放入无菌塑料帽的底部,并用无菌眼科镊压实,这样,血透导管碘液微型盖就制作完成了(详见附图)。病人血透治疗结束后,将病人的长期血透导管的动脉端接头和静脉端接头分别拧上一个血透导管碘液微型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98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