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电筒反光碗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99862.6 | 申请日: | 201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8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林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安溪雅斯达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7/06 | 分类号: | F21V7/06;F21V17/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戴中生 |
地址: | 3624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电筒 反光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工具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手电筒的反光碗结构。
背景技术
手电筒作为一种手持简携式的电子照明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为了使手电筒内的光源发出的光线能够聚焦反射,通常都需要在光源上套设一反光碗结构,该反光碗结构是一内表面为抛物曲面的反光碗,以使光源的光损降低,提高聚光及照明效果。然而,一般手电筒内的光源是一至多个电珠组成,其都只是利用所述反光碗的同一抛物曲面进行光线反射,由此各个电珠由于在所述反光碗内呈放位置的差异未能有效聚焦反射,聚光作用不充分,则所得到的照明效果不佳。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手电筒的反光碗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电筒反光碗结构,以提高手电筒光源的聚光作用及照明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手电筒反光碗结构,为一本体,于该本体内成型复数个底部带有贯穿孔且内侧面为抛物曲面的反光碗,该复数个反光碗位置与手电筒的复数个电珠位置相对应。
所述本体的背面还设有供本体固设的螺栓柱。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本体上的复数个反光碗位置与光源的复数个电珠位置相适配,由此每一个电珠都处在各个对应反光碗的内侧抛物曲面的焦点处,从而所有电珠的聚光作用都达到最佳状态,因此,本实用新型手电筒的整体照明效果非常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后视图。
标号说明
本体1 反光碗2
抛物曲面21 贯穿孔22
螺栓柱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电筒反光碗结构,为一本体1,于该本体1内成型复数个反光碗2,该复数个反光碗2的内侧面各为一抛物曲面21,且底部各设有一供电珠穿设的贯穿孔22,该复数个反光碗2的位置与手电筒的复数个电珠位置相对应。该复数个反光碗2的设置位置可以有多种形式,图1、图3分别给出了两个具体实施例。
如图2所示,为了使本体1与手电筒相固定,于本体1的背面还设有复数个螺栓柱3,当然也可以采取其它任意固定方式。
本实用新型本体1上的复数个反光碗2位置与光源的复数个电珠位置相对应,由此每一个电珠都处在各个对应反光碗2的内侧抛物曲面21的焦点处,从而该所有电珠的聚光及出光作用都达到最佳状态,因此,本实用新型手电筒的整体照明效果非常好。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安溪雅斯达电器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安溪雅斯达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98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广告牌天线
- 下一篇:一种半挂车龙门架结构